第31頁(第2/2 頁)
編入東北邊防軍序列,僅是其所屬的一部而已。與其同時第一批編入邊防軍序列的其他部隊還有:第四野戰軍42軍,炮兵第1師、2師、8師和一定數量的高射炮兵、工兵、戰車部隊。
長期以來,若干公開的出版物中,往往將東北邊防軍等同於13兵團,將邊防軍司令員兼政委粟裕的職務等同於13兵團司令員鄧華的職務,或者想當然地說,&ldo;原擬選粟裕,但粟裕因病正在青島休養。而且一旦出兵援朝就可能不僅是一個東北邊防軍的問題了,各個野戰軍都會有部隊參戰,需要一個有能力的掛帥者。&rdo;言外之意,東北邊防軍原本不是由全國各野戰軍抽調部隊組成的,粟裕只是一個兵團司令員,沒有指揮過數十萬的大規模部隊,甚至粟裕還不是&ldo;一個有能力的掛帥者&rdo;。顯然,這些以訛傳訛的結論是有違客觀史實的。
國防大學教授徐焰明確指出:&ldo;軍委建立東北邊防軍的設想,是建立一個直屬中央軍委的、由多個兵團組成的野戰軍級單位。13兵團只是其中之一部。&rdo;9&ldo;第9、19兵團已內定為後續部隊&rdo;。
歷史史實也清楚地表明,在正式出國之前,第四野戰軍13兵團、第四野戰軍42軍及50軍、第三野戰軍9兵團、第一野戰軍19兵團等部即相繼被劃歸東北邊防軍建制。同時,這也表明中央將一旦開戰後的抗美援朝戰爭立足於大打。如果僅為一般邊防性質的小打,調四野的部分部隊就足夠了,粟裕作為統率第三野戰軍全軍以及其他野戰軍四個軍,共65萬人馬的攻臺戰役總指揮,也就沒有必要被調往東北了。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