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1/5 頁)
這些張曉曉在胡思亂想,那邊羲和已經開口:“是這樣,我在太陽宮,恰好無事便看到了天君帶著徒弟出遊,一時好奇就想過來瞧瞧!”
張曉曉“哦”了一聲,對美女解釋道:“我和徒兒是準備尋找一處安逸僻靜之處安心修煉的!”
羲和點頭,如今道祖講道才結束,諸多洪荒修士都一回自己的居室開始修習天道之術。相信五百年後,各個都會大有精進,就是自己要不是擔心自己的妹妹常曦貪玩出事,自己也想安心修煉。
一想到自己的妹妹,羲和不由嘆了口氣,妹妹雖然為人冷清,卻性子頑固,一生氣就會離家出走讓人擔心。如今的洪荒不比當初了,漸漸越來越不太平了。
張曉曉其實一直很八卦羲和的故事,在她心中“羲和”這個名字本來就文嗖嗖,氣昂昂,很有內涵,而自己。。。。。。別再提自己的名字啦,會狗血的好不好!
張曉曉見羲和眉頭輕鎖不由道:“羲和姑娘是有什麼困擾嗎?”
羲和道:“是我妹妹,性情孤僻,還很叛逆,前兩日又離家出走了,不由我不擔心啊!”
張曉曉道:“本君一直認為,每個修士都有他自己的選擇,做出的任何選擇都會付出相對的代價,相對也會獲得他應有的成果。羲和姑娘雖然是姐姐,為妹妹擔心,可畢竟你的妹妹已經不是小孩子了,她有自己的想法,她有自己的性格,她已經到了為自己做決定的時候了,而你應該做的是指引她去更深的想問題,幫她獨立自主的生活,而不是胡思亂想!”
張曉曉這種觀點,多少受上一世西方主流文化的影響,在中國親情至關重要,兒女從小就要聽從父母的教誨。身為八零後的張曉曉也有過叛逆期,那時孩子與父母的矛盾已經十分尖銳。
孩子擁有自己的想法,但父母將孩子看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種“私有物”,什麼事都要孩子聽自己的,並且只能自己做決定,孩子的決定都是不合理的,因為孩子是我生的,我養的,還什麼都不懂,所以得聽我的!
張曉曉的父母沒有高深的文化,棍棒教育是國粹,所以在少年期的張曉曉身上沒少實踐。要不是後來張曉曉學習成績越來越好,文化越來越高,開始佔有家庭的主導地位,她父母怕是現在還不懂得如何尊重她!
不過說到尊重,張曉曉也不由苦笑,她為人在感情上本來就有些馬虎,對人更是秉承儒家“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尊重標杆。但就是因為她這種理念,使她看起來對感情不主動。
女孩和人在一起大多需要安全感,需要存在感,她鬧性子,她耍脾氣其實都是想在你眼中看到她的存在。張曉曉的性子就是:你願意和我在一起,兩人就好好過;你若是另結新歡了,我也不留!就是這種心態讓和她在一起的妹子很難感覺到張曉曉的愛。
其實即使戀愛失敗了,張曉曉為失戀流淚痛哭,一夜過後也會像沒事的人般再次站起來。也許許多人的脆弱不是沒有,只是不想被你看到,只有夜深人靜的時候,一人獨眠的時候,那冰冷的被窩只有自己溫度時,才會活在記憶裡,讓記憶啃噬自己的感情波動!
張曉曉有想過,也許她足夠霸道,她足夠主動,她足夠有勇氣在另一半面前展示自己的脆弱,也許她也不會上一世活得那麼光棍了。可就像她說的,她不想限制誰,也不想為誰做決定,你是你,你有自己的權利作出選擇,我不會強制去決定你的人生,即使那是你認為我不夠愛你,我也認了!
張曉曉的愛情理念,感情上是想怎麼膩歪都可以,但人生上一定要互相尊重。不知不覺的張曉曉又想自嘲了,她想的美好,可實際上卻只是一廂情願。那種相守如一,相敬如賓的故事,也只是存在於故事中罷了!
羲和聽了張曉曉的話,覺得發人深省,她不是沒想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