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1章 徐家村學堂對外招生(第1/2 頁)
村長,張夫子還真商量過這個問題。
之前郝村長來問過,這次也能給出答案。
張夫子說道:“郝村長,年後我們徐家村學堂會對外招收學生,只要願意過來就讀,我們都會收。”
村長和張夫子打算年後會在十里八鄉招收學生,不過只招收男娃子,不會招收外村的女娃子。
村裡只有張夫子和曾鵬程負責教學,人手不夠。
何況村裡讓女娃子過來讀書,不說沒有,只能說少之又少,所有乾脆拒絕招收外村的女娃子。
本村的女娃子還要繼續讀書,會由張姑娘來教一教識字,懂看公告,契約就行了,再深入就沒有資金投入了。
當然村長和張夫子認為再深入也沒必要,不說這世道還亂,女娃子也不像男娃子那樣能進考場為官,所有覺得沒必要。
郝村長歡喜地問:“張夫子,不知道怎麼束脩怎麼算?”
張夫子已經把這個問題考慮清楚了,如實地回答:“一年2兩,筆墨紙硯學堂不提供。但會提供一本初學的書。至於以後還要學什麼,家裡需要另外購買。”
也就是學費2兩,加上提供一本啟蒙書。
所用的筆墨紙硯這些學堂都不會提供。
如果家長想把娃子送過來,得要考慮清楚自己是財力。
張夫子又說道:“郝村長,讀書是一件很貴的事。如果想識字,懂得看告示,契約,會算賬,這些需要學四五年。再深入以後就是走讀書人的路了。不過這世道還亂,也沒地方給讀書人展示才學。”
說到這裡,張夫子嘆了一口氣說:“郝村長,我實話跟你說。走科舉之路現在沒辦法走,村裡的娃子能識字,算賬就很好了。”
主要村裡人沒錢,害怕學了太多,結果找不到地方應用。
張夫子建議大家識字,算賬,看各種檔案就好了,再深入那就隨緣吧。張
夫子是末代皇朝的夫子,對於混亂的世道,也不知道怎麼做才好。
郝村長也明白外面還很亂,也就衛國公的屬地還能保持一方安穩。
但具體能保持多久的安穩,誰也不知道。
特別看到徐家村當初逃難過來,郝村長心有慼慼,害怕他們也要逃難,那得多悲催。
郝村長問道:“張夫子,入學四五年,一個學子大概要花多少錢?”
雖然跟讀書人講錢很俗氣,但家裡窮,不講錢哪能行。
必須清楚讀書要花多少錢才行。
張夫子粗略地算了一下回答道:“一個娃子讀四五年書,最少也要花15兩,甚至還更多。不過再多也不會超過20兩。
開始啟蒙時,可以用樹枝,沙盤識字,等學會了,再上紙筆寫字,這樣就能省下不少錢。至於買書,買一些基礎的書,我們學堂有不少書可以借閱,這裡能省下一筆錢。”
這必須感謝程顧卿對學堂的大力支援,撥了不少款給學堂買書
徐家村的學堂現在有一個小型圖書館,學生能在裡面看書,這樣省掉不少學生要自己單獨買書的錢。
郝村長聽到張夫子給出的費用,不由地咋舌
這讀書幾年就要花那麼多錢,怪不得說想識字太難了。
這還是鄉村的學堂,收費算得上最低等的。要是到外面讀書,那費用更高了。
郝村長明白地點了點頭說:“張夫子,我們明白了。我們得回去考慮考慮。”
張夫子嗯了一聲:“郝村長,這的確要好好考慮,讀書是一件持之以恆的事,切記不能半途而廢,得必須想清楚才行。”
村長和七叔公等族老跟張夫子商量。
張夫子和曾鵬程的工錢有兩種方式提供。
一種是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