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頁(第1/3 頁)
當天晚上,家裡的氣氛特別的好,正打年前大哥受傷回家,一直以前的壓抑氛圍終於是散開了。
&ldo;爺爺,叔,嬸兒,你們放心。我這回上班,無論如何,我也要幹好了。絕不給你們丟臉。&rdo;大哥特別認真的跟三位長輩立誓。
&ldo;好,好,好。我大孫子一定能出息人。我老關家,到我大孫子這一輩兒,指定能翻過身兒來。&rdo;爺爺特別高興,小酒壺又端上了。
七六年,農曆三月初一,磚廠開工,士安大哥第一天到磚廠上班。
跟士安大哥一起上班的,還有二姨家的三哥。
進廠第一天,分配工作,高三哥被分配到半成品車間。範書記在大哥還沒上班的時候,就跟管生產的領導打過招呼了,說士安大哥的體格兒不太好,適當的照顧一下。大哥就被分去劃護架。劃護架,算得上是磚廠裡最輕省的活兒之一了,就是把半成品車間生產出來的磚坯子按照橫十豎十五的規格擺成一架一架的,磚坯子與磚壞子之前要留出來一定的空隙,通風,有助於涼幹。這活兒不重,都是一幫小姑娘乾的。
磚廠管劃護架的,不是別人,正是牛江。當初就是他一句話,攪黃了大哥當兵的事兒。沒想到,時隔半年,大哥居然到了他手下幹活兒。這位老哥,後來知道大哥被明子娘拉回家了,就覺得有點兒對不住士安大哥,這把大哥到了他手下,就可著勁兒的照顧,想彌補一下。
士安大哥就被分配過去帶著一幫小姑娘劃護架。他還不用跟著劃,就是給小姑娘們打打下手,偶爾替替班兒,平時就推個小單軲轆車,把挑出來的不合格的坯頭子撿起來,送給半成品車間再利用。活兒非常輕省了。
這一輕省,空餘時間就多,大哥也從來不閒著,看到哪兒需要人幫忙,他就給人打下手兒,跑個腿兒啦,打掃打掃衛生啦,幫食堂買個菜啦,搬搬抬抬啥都幹。還完美繼承了明子娘見人三分笑,不笑不說話的優點。
這沒出倆月,廠子裡大到主管領導,下到食堂大師傅,上上下下,就沒有不誇士安大哥會來事兒地。
都說是人的名兒,樹的影兒。這名兒傳出去了,當機會來臨的時候,那大哥脫穎而出,可就誰也攔不住了……
作者有話要說: 一更
看完這章,應該不罵了吧???
話說,磚廠,同學們會想到什麼???
是不是很有錢途?
我對大哥不錯的,真的……
晚上見
第37章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這時候的磚廠雖然是叫磚廠,但是可不光是燒磚的廠子,業務非常的廣泛,還有油坊、馬場,還養得幾十頭豬,還幫著外地的關係戶收糧食啥的。
業務多,事兒就多,廠裡領導就經常需要到縣城辦事兒,磚廠在興隆鎮的最前面,離縣城只有六七里地,平時買個東西啥的,都是到縣裡。
廠裡領導都知道了士安大哥人機靈,平時買個東西啥的,就都愛找他。一來二去的,領導對他印象就很好。
這磚廠的主營業務還是燒磚,燒磚就得用煤,興隆鎮可不產煤,整個老都縣城都沒有產煤的地方,得大老遠的從大北面兒的煤礦用火車皮往過運,幾乎每天都得有幾車煤到站,這就需要一個專門兒的人每天接煤。
然後呢,火車站有個看門兒的老大爺,是抗戰的老兵出身,脾氣特別的硬,說一不二。磚廠的煤每天又不是定著點兒來,每天能運出去多少,安排多少車去拉煤,多長時間能拉完都沒個準兒。大爺哪能容下這麼散慢的事兒呀,就各種卡。
老頭兒還特別有原則,不拿不要,給送東西還更壞事兒。車站的領導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