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重返明末的小說 > 第261章 傳承漢統,玉璽印信

第261章 傳承漢統,玉璽印信(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大明:書店賣明史,朱元璋懵了!蝶夢飛花崩三:凹分凹的大晉霸主明朝小匠:穿越江湖的逆襲之路別人在開機甲,你變身奧特曼斬神:我在斬神世界蒼蜣登階!重生漢末,開局收劉宏為徒我,開局帝皇鎧甲,打穿無限如何幫助女主在異世界建立勢力?三國:從篡奪江東基業開始三國,我曹賊,愛江山更愛美人!重生美好快穿後我成了別人的金手指袁朗,袁朗,我要diss你紅顏劫:亂世情殤穿越亮劍之抗日簽到系統穿越到古巴比倫建國三國:從打猛虎,救皇后開始我登頂成龍後,女將軍跪求原諒

四人領命後,便一頭扎進了浩如煙海的古籍典冊之中,日夜鑽研,反覆推敲。

徐以顯憑藉著自己的博古通今,從歷史興衰中尋找靈感;

潘獨鰲則結合陰陽五行之理,力求國號與天地之氣相融;

汪兆齡廣邀各方賢士,收集百家之言,篩選最為祥瑞的字詞;

趙謙專注於音韻字形,使每一個備選國號都儘可能完美無瑕。

數日後,四人再次齊聚於張獻忠面前,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幾分疲憊,但更多的是胸有成竹的自信。

徐以顯率先呈上奏章,微微躬身說道:“大帥,臣等經多日研討,認為‘大西興聖’四字作為國號甚為合適。

‘大西’銘記我朝根基與發展方向,‘興’寓意我朝蓬勃興起、繁榮昌盛,‘聖’則代表大帥您乃天命所歸、聖德之君,此國號盡顯我大西之威與大帥之德,且音韻和諧,易於傳頌。”

潘獨鰲也上前一步,拱手道:“大帥,臣亦有一建議。

臣以為‘大西隆武’更為妥當。‘隆’有興盛、尊崇之意,彰顯我朝之隆盛氣象,‘武’則突出大帥以武定邦之功績,昭示天下我朝之武威,震懾四方敵寇。”

汪兆齡不甘示弱,連忙進言:“大帥,依臣之見,‘大西昭德’才是上佳之選。

如今亂世,百姓渴望仁德之君。

我朝以‘昭德’為號,向天下昭示大帥之仁德廣佈,必能贏得民心歸附,長治久安。”

趙謙沉思片刻後說道:“大帥,臣等還考慮過‘大西順天’。

此名順應天意,表明我朝之建立乃順應天命之舉,順應天理民心,可保我朝之運勢亨通,大業順遂。”

張獻忠聽著四人的陳述,微微皺眉,目光在幾份奏章上徘徊,沉默良久。

殿內氣氛凝重,眾人皆屏氣斂息,等待著他的決斷。

張獻忠本就熟悉歷史。

然而,令人頗感意外的是,他對於那個在史書上由自己親手創立的大西國,並未表現出過多的熱情與關注。

相反地,在選擇國號這件事上,他的心思更多地傾向於“漢”或者“秦”這兩個字。

或許在他心中,“漢”代表著一種強大而源遠流長的文化傳承,承載著無數英雄豪傑的壯志豪情;

又或許“秦”那威震四海、一統天下的霸氣才真正符合他的雄心壯志和遠大抱負。

總之,無論是“漢”還是“秦”,都讓張獻忠心馳神往,成為了他心目中理想國號的不二之選。

張獻忠沉思片刻,緩緩開口道:“大西雖乃吾所建,但如今細細想來,總覺有所不足。

吾觀歷史,漢家天下威震四海,秦皇功績更是千古傳頌,朕更傾向以漢或秦為國號,重塑我華夏正統之威嚴。”

徐以顯微微皺眉,思索後道:“陛下,大西已初立根基,百姓漸知,若此時更改國號,恐人心不穩,且需耗費諸多人力物力重新宣傳推廣,還望陛下三思啊。”

潘獨鰲也附和道:“徐兄所言極是,如今我們當務之急是鞏固政權,穩定局勢,國號之事不宜輕舉妄動。”

張獻忠卻堅定地搖搖頭:“朕心意已決,大西國名號難顯我等宏圖大志。

漢,承載著我華夏民族之輝煌,秦,更是開創了大一統之先河,此二字皆有非凡之意。”

汪兆齡見狀,上前一步道:“陛下,若以漢為國號,可喚起天下漢人之心,凝聚人心,共抗滿清韃子,恢復漢室江山。

且漢朝文化昌盛,經濟繁榮,以漢為國號,亦能彰顯陛下之文治武功。”

趙謙也點頭稱是:“陛下,秦雖短暫,但其統一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其政治制度影響深遠。

目錄
目標是最強神奇寶貝大師霍格沃茨:我是哈利大表哥貴妃她又嬌又媚娛樂:從訓明星開始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