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章:《天書》(第1/4 頁)
吳王府,白虎殿。
再一次大略翻過徐達的親筆手書,即使已不知讀過多少遍,信中一些段落還是讓朱元璋生出拍案之感。
因為其中很多論調都是朱元璋這些年孜孜不倦勤學好問之下,依舊聞所未聞的學問。其中一些道理,更是解開了他長久以來的某些疑惑。
朱元璋都有些遺憾。
徐達這份手書雖然洋洋灑灑三千餘言,但還是遠沒能記下二人當時對答的全部內容,畢竟兩人可是談了數個時辰,而信中不少讓朱元璋感興趣的話題都只是簡略概括。
當時若有個典簿在旁全程記錄,該是多好!
放下徐達手書,朱元璋又抬頭看了眼殿外,人依舊沒到,乾脆起身離開書案,走向毛驤之前好奇的殿側屏風。
轉過屏風,大殿西側牆壁上,此時掛著一副高約三尺寬有丈餘的圖卷,這是朱元璋近日根據徐達送交那份朱塬手繪圖稿親自臨摹而來,圖上正中,是一行同樣照本描下迥異這個年代字型的簡體字。
華夏曆朝人口變化走勢圖。
因為這份圖卷,朱元璋近日特意吩咐在白虎殿外設下關防,嚴令除他本人之外,其他任何人,無令都不得擅自入內。
當下站在牆邊再看此圖,朱元璋依舊思緒紛湧。
圖上橫豎兩條軸線,上下為人口,左右為時間,一條好似穿越數千年時光的漫長曲線遊弋其間,又整體呈現蜿蜒而上之態。
圖上又有諸多文字標註,皆是簡體。
不過,相比圖卷本身,這些稍微斟酌就能明白的簡體字反而是最不引人注意的一點。
丈餘圖捲上,從不可考證的史前數百萬人口估算到宋、遼、西夏等共存的華夏之地一億五千萬人口巔峰,一次次的起伏,一次次的跌宕,讓朱元璋彷彿看到了一次次的金戈鐵馬,一次次的王朝興衰,。
千古興亡事,盡在此圖中。
反覆品味感受,朱元璋絲毫不懷疑徐達信中那少年所說的這句話。
朱元璋也有一種預感,參破此圖,或許真能為自己九死一生打下的江山增加五百年國祚。
但他沒有參破。
這些時日,他是真的感受到,歷代王朝反覆更迭的原因,或許確實藏在此圖當中。然而,那一次次折然下跌的曲線,是君王無道,是奸臣亂國,是嚴刑峻法,是苛捐雜稅?
好像都是,又好像都不是。
那麼,大概就像徐達手書中那些他從未聽說過的學問,如‘黃河水患之根本在於關中’之說。或許,這也該是他聞所未聞的一種學問,一種超越了他能接觸到的儒、法、道、墨等等學說之外的全新學問。
這些年,隨著地位愈高,當下即將登臨九五,面對越來越廣袤的轄土,朱元璋治理過程中的困惑也越來越多。他一向是個好學之人,但即將面臨的事情,已經遠遠不是當年還叫李士元的李善長那一句‘知人善任、不嗜殺人’能夠解決。
朱元璋開始考慮的,已經是今後百年千年之事,是自己打下的江山,該如何儘可能長久守住的問題。
為了這件事,只是最近一段時間,朱元璋就先後兩次大規模廣求賢才,一次在十月初,派遣近臣持幣帛前往各地走訪,尋求遺賢。另一次在上個月底,向正在征戰四方的諸位武將下令,每到一地都要尋訪賢才送來金陵。
然而,雖然這些時日陸陸續續有很多人被推薦而來,但真正能讓他滿意的,十無一二。其中一些或者迂腐不堪,或者敗絮其中,甚至讓他生氣到想要砍人。
卻又不能砍人。
畢竟真砍了人,更會阻礙賢才前來投靠。
因此哪怕看不上,朱元璋也不得不好言相待,賞了幣帛讓其原路返回。
這次,終於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