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第一更 喜大普奔(第2/3 頁)
菲菲和韓景,這標題裡出現的“紅梅讚歌”怎麼唱,他倆也順利把這首歌安利給了整個平泉公社。
也因為這報紙上的內容,徐飛終於能平復心情,坦然接受自己的優秀。
此外,雖然郵局沒有知青報,但平泉公社社長那裡有訂購。
花菲菲終於也親眼目睹自己的文章,在報紙的正中下方,也算是黃金板塊,還有以前她只聽說過的名人寫文誇獎他們王家溝的知青。
她非常自豪,接過報紙,自個兒聲行並茂地朗讀。
徐飛的文章可能還有圍觀群眾聽不太懂的地方,花菲菲寫的他們都能聽懂,下地餵豬,可不就是他們經歷過得事兒嗎?自然也更讓人共情。
情緒值低點的直接抹眼淚珠子,言:“知青都是些十幾歲的小年輕,背景離鄉那麼遠,我想起我遠嫁縣裡的閨女,一年才能走一回親戚,有啥苦都只能自己憋。”
“縣裡距離咱公社可比知青家距離公社近多了,縣裡的生活可比鄉下好多了,你閨女是去享福的,知青們是下鄉受苦的。”
“都是好孩子啊,哪怕再吃苦受累,還笑得那麼燦爛,笑起來怪好看的。”
“都是單純的年輕人,剛來鎮上,有兩個知青給我家二娃吃糖呢!”
“我家閨女也有……”
更多本地人開始學著站在知青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而當他們心理不再那麼排斥的時候,自然也能看見知青的不少優點,比如年輕、有活力、善良、熱心等等。
公社社長也對徐飛和花菲菲大加讚揚,稱他們為知青榜樣,也不用等年會,當下發了一個帶有五角星的搪瓷杯和一支鋼筆分別給二人作為獎勵,讓他們再接再厲。
對於韓景投稿失敗和葉榆並未投稿也沒失望,因為徐飛和花菲菲的文章中,二人出現次數都不少,而且都有不同的能耐,前者陽光積極,後者幹活一把手。
公社社長對於他倆也相當鼓勵,一人給了一本有五角紅星的筆記本。
葉榆沒想到自己也能得到蹭到好處,接過道謝,雖然不是吃的有點遺憾,這一本筆記本至少能寫好多封信。
花菲菲竟也能和王來娣一樣,一眼看出葉榆心中所想。
當然了,得到的好處肯定不止這些。
例如,本來還在猶豫是否透過王家溝明年養豬指標的公社社長他們一商量,讓韓景幾個通知他們大隊長來鎮上填一下表格,這幾乎就是透過的意思。
王家溝一躍成為平泉大隊最有名氣的大隊,肯定還會有許多隱形福利,其他不說,王家溝的人走出來都會讓其他人羨慕。
也因此,幾乎每個與鄉下知青沾點邊兒的人都在想著要不要諮詢一下,他們認識或者他們認識的人認識的知青能不能也寫稿,把他們大隊登記上。
若能像花知青一樣把什麼某某嬸提一嘴,那更好啦,報紙都能傳宗接代的程度。
徐飛和花菲菲並不因其他知青也可能投稿而擔憂或失落,他們現在都充滿信心,也希望與更多有志之士競爭,對於建設鄉村更是充滿希望,對於本地群眾的詢問,都是盡心回答,尤其是強調讀書與知識的重要性。
老百姓聽得一耳朵,只把知識=稿費=金錢記得最牢。
不少人唸叨著,老校長說的對,這鎮上的中學還是不能倒閉,家裡的孩子還是得上高中,等學了這寫文手藝,能像徐知青和花知青一樣投稿掙錢,隨隨便便(?)頂一個人工資,這不比地裡刨食強得多?
四人艱難地出了公社,在平泉鎮逛街仍然跟後世某明星逛街一樣,走到哪兒都有人,比剛下鄉那天還要像動物園裡的猴子,不由加快了去供銷社的腳步。
一到供銷社,同樣得到熱情招待。
尤其是上次和他們起過沖突的售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