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部分(第4/4 頁)
老爺子的悽慘的樣子。
白眉鷹王這個綽號已經不足以形容殷老爺子了。殷天正不僅眉毛白了,頭髮也白了。臉也早沒了以前的紅潤樣子,也成了白紙色。隻眼迷離,眼珠子發黃,整個人迷迷糊糊懵懵懂懂,成天醉酒夢煙,不管其它事。
看過殷天正的人都明白,殷老爺子垮了。
高強不禁回想起說不得和尚說遇的話:“那叫一個慘啊!
殷家子弟,殷老哥的心血。一下子就毀了!
太湖一戰,誰也沒有想到,殷大哥本來決定翁口捉鱉,自己引了大軍吸引蒙古韃子來攻,派了部下去堵住湖口。
哪裡知道那守湖口的大將竟然與蒙古韃子勾結,將那蒙古韃子當年徽倭準備地戰船放了進來。蒙古韃子心好狠啊,那叛徒親自帶了裝了炸藥的船前引指導,騙開了關卡。一把大火,殷大哥十萬雄兵,百十條戰船成了灰燼,殷大哥當場就差點抹了脖子跳了湖,若不是周圍親將拼死相救,殷大哥都跑不出來!“
高強再看看殷天正,心內嘆息一聲,這老爺子宗族觀念太重,太湖一戰死地都是殷氏子弟,殷老爺子隨著那場火,恐怕死在太湖中了,除非張無忌和李天垣將出海的殷氏弟子帶回來,不然,殷老爺子說不定就此一蹶不振地。
高強再往下看,殷天正旁邊的楊逍,並不比殷天正好多少,只是他還照顧自己形象,不苟言笑坐在那裡,只是任誰看,都看出楊逍心不在焉,一臉憔悴,原本有十七房小妾的他,雖然年老,但是一直養生有道,五十多歲的人看起來與三十歲人一樣。
與明教眾人決定分地起事剛剛過了一年多,楊逍臉上多了好多皺紋,黑漆漆的頭髮早就沒了光澤,而隻眼暗淡無光,間或轉動,都帶起一片深深的陰沉。
高強心中頗為同情:任誰被自己的親信背叛了,那感覺絕對很糟糕,尤其是賭上一輩子地事情。
楊逍派出天門門主徐壽輝,對其寄予厚望,並且親自為其爭取到了贛南這塊寶地,徐壽輝也爭氣,一年之間,收服鄱陽湖大大小小一百零八家水寨,又打出了大片的基業,擁兵數十萬。若從軍功上說,徐壽輝做的完全夠格,只是徐壽輝野心也隨著軍功擴張,這就不是什麼好現象了。
楊逍不如殷天正瀟灑,他在光明頂上呆的時間太長了,處處以明教正統自居,若是他當時能隨徐壽輝一起到贛南,也不會發生這種情況了。
楊逍發現自己漸漸指揮不動徐壽輝,無奈之下,調了朱元璋去分徐壽輝兵權,朱元璋本來是洪水旗下的人馬,不過在立了幾次功後,掌旗使唐洋並未升其職,多有怨言,後來被楊逍慧眼相中,調在了自己門下,歷練一年,早已積功升至地門門主。
結果倒是又好又壞,朱元璋成功地將徐壽輝兵權分掉一半,只是朱元璋也不聽楊逍指揮了,楊逍幾次到了徐壽輝、朱元璋地盤上,都受到了冷遇,這次蒙古人徽調百萬軍來伐,楊逍去了徐壽輝和朱元璋那裡催促,結果靜是遇些稀奇古怪的事情,不是碰到毒蛇,就是船漏水,要麼吃地飯食有問題,險些喪命,狼狽而歸。高強對這一切都清楚,更清楚,殷天正水軍打了那麼大敗仗,與鄱陽湖水軍坐視不理是有聯絡的,蒙古水軍綿延幾十裡,徐壽輝和朱元璋竟然龜縮在鄱陽湖過而不戰,估計殷天正除了蒙古人將軍,最想生吞活剝的就是這兩個人了。
高強嘆一口氣,透過渡濃煙霧,竭力睜大眼。要看清楚自己手下得力干將。
煙霧繚繞地殷天正與魂不守舍陰森森的楊逍坐在上首。
若以軍事勝利和失敗來言,這兩者是完全地失敗者了,可是有時候,軍事上的勝利並不等於政治上的勝利。
高強次之,輿韋一笑對坐,兩個人也是愁眉不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