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老井枯了(第1/2 頁)
步入夏天,雖然不算炎熱,可各家用水量卻大大增加了,用來澆門口花池裡的菜。
每年夏天都是地下水水位最低的時候。全村人共用一口老井,水位一降,連吃水都保證不了了。
解決辦法也不是沒有,只要合夥把老井再挖下去幾米,水自然就夠用了。
可老井是全村人共用的,“三個和尚沒水吃”的局面出現了。沒有人組織挖井,即使有人起頭,也沒人應聲。
王初民也不願意在老井上再投入,因為老井離他家太遠了,挑水要穿過半個村子。
他動了重新打井的心思。反正都得挖,不如多出點力氣,新挖一個井出來。
在開始時,他把想法說了,沒想到村民們一致同意。最終的分歧落在地點的選擇上,大家都想離自己家近一點,在會上吵得不可開交。
王初民也很頭疼,這麼大的村子,怎麼可能滿足所有人,可這也不是他能夠定下來的事。
突然,人群中有人喊道:“不如多打幾口井,住在一起的人共用就行。”
鬧哄哄的人群安靜了幾秒鐘,緊接著更吵了,參差不齊的叫喊聲一波接著一波。
其實大家表達的都是同意,生怕自己說的聽不到了,就一聲接一聲地喊。
既然大家熱情高漲,那就這麼辦。
這也正合了王初民的意,他誰也不得罪,就讓大家自由組隊去打井。地點也自由選擇,只要不影響道路、水渠、規劃地等公共設施,隨意選地。
接下來的幾天,村裡異常熱鬧。
先是選擇人,一般都是十家到十幾家合打一口井。除了考慮住得近,還要考慮關係好。
有些人平時都彆彆扭扭的,以後共用一口井,少不了糾纏和矛盾。
選完人還得選地,又是一場拉扯。每個人都想離自己近,可哪有絕對的公平呢?
好在,這個時代的人都很閒,只要有點事做,大家都樂此不疲地天天掰扯。
馮雪瑩家附近除了對門,再沒有離得特別近的人。
馮家沒人來找,馮德昌主動去詢問,每次都灰頭土臉地回來。
不用問,馮雪瑩也知道不順利。
大家不願意帶上他,倒不是怕他出不了力,主要是因為馮雪瑩,名聲不好的人,誰都不願意沾。
丁建軍知道他們的處境,就來找馮德昌商量,不行就加入他們的組。遠是遠了點,剩下的事他去跟大家說。
馮德昌知道丁建軍的一番好意,但他不能揣著明白裝糊塗,把別人拉進來,替自己捱罵,
他拒絕了丁建軍,只說再等等,想找個更近一點的。
馮雪瑩看著焦頭爛額的馮德昌,拿出一百塊錢,“爹,他們不帶咱們的原因我知道,實在不行,咱們花點錢。”
“你不懂這村裡的人和事,有時候還真不是用錢能解決的。”馮德昌嘆了口氣,並未接錢。
是啊,馮雪瑩還是想簡單了。農村是熟人社會,靠著人情,能解決的事超乎想象。可一旦沒了人情,有時候寸步難行,靠錢也不行。
和馮德昌一樣焦慮的還有對門的耿秀英。
王周南從年前就跟著他姨爹跑大車,十天半月才能見次面,有時候一兩個月回來一次。
這兩年,家裡的事情都是王周南拿主意,她也沒辦法找他商量。
最重要的是,村裡的人熱火朝天地打井,有些人都動工了,可她家卻沒有一個人上門問。
兒子大了,自然不害怕沒人幹活。可耿秀英的作風村裡人都知道,她向來是大家惹不起的主,連村長都怯她三分。
其他人都繞著她走,又怎麼會主動去搭訕她呢?
她在村裡沒有能說上話的人,如果是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