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八九章 後續(第3/4 頁)
的股票,在股市由熊轉牛之後,價值大增。
1988年3月,股市復甦,華資財團捲土重來,再次向置地宣戰。訊息傳出,低迷的置地股升至八點九港元。
4月2日,凱瑟克家族透過旗下的怡策和文華東方聯合發行新股,還以華資財團一招。雙方頻頻出招回招,5月4日,李佳成等華賢巨頭,與怡和西門·凱瑟克等高層人士談判。
西門的要價是每股必須十七港元,即大股災前華資財團開的價。
雙方爭執不下,談判陷入僵局。5月5日,怡和決定用議價購入華資團已持有的置地股票,並規定華資財團7年內不得染指怡和系股份。
百餘年來一貫霸氣十足的怡和,這次採取妥協政策。華資財團不再咄咄逼人,答應其條件。
5月6日,怡和動用十八億三千四百港元,買下四大華資集團手中的置地股份。
四大華資集團賺了數億港元。賺這吸納吐出間的盈利,並非華資財團的目的。按有關法例,只要收購方出價高於市價2—4成就可生效。為什麼李佳成不趁勝追擊,一鼓作氣拿下置地公司呢?
據傳媒分析,原因是多方面的,現綜述如下:鄭語桐這些人一貫奉行善意收購,不會逼人過甚,如強行收購,不利以後合作,甚至有可能背上包袱;只要怡和想留香港發展,決不會放棄置地,如果怡和孤注一擲,以更高的價格從其他股東手中購入置地股份,加強其控股地位,那麼華資財團只能以更優惠的條件來挫敗怡和的反擊,兩敗俱傷,對誰都不利,華資財團即使購得置地,也得不償失;還有一點,怡和是老牌商業帝國,它在香港雖處下滑之勢,仍是世界最大的跨國公司之一,實力不可低估。
怡和留在香港發展,對穩定香港有利。置地一役,可以說雙方交了個平手。
1988年,李佳成、李兆集、鄭語桐及加國協平世博發展公司組成新財團,李佳成約佔50股權,另三家臺佔50。
新財團以三十二億港元,投得1986年溫哥華世界博覽會舊址一幅204英畝的市區黃金地段,將在上面興建加國最宏偉的商業中心及高階住宅群,整個計劃需10—15年完成,耗資一百億港元以上。
加國傳媒稱鄭語桐是最大的海外投資家,“阿爾伯達和溫哥華在這場角逐中,無疑中了頭彩。”
阿爾伯達商界政界,還為鄭語桐父於及他的洋助手舉行了盛大的酒會,鄭語桐等人成為加國商界的風雲人物。
1991年5月,備怡公司委託獲多利財務公司為代表向恆昌提出全面收購,每股作價254港元,涉及資金56億港元,是香港股市有史以來的大戰役。https:
備怡實力雄厚,由周大福的鄭語桐、恒生銀行第一任主席林炳炎的後人,以及中漆主席徐展堂組成。
三家訂下協議,周大福得其物業,林氏後人得汽車代理權,徐展堂得糧油等貿易。
收購遭到恆昌大股東的拒絕,他們首先就不同意新財團備怡將恆昌瓜分三瓣的拆骨企圖。大股東不配合,備怡無論如何也達不到50上的絕對數。
中泰與郭鶴年、李佳成、百富勤合組新財團greatstyle,緊鑼密鼓商議收購事宜。
後來鄭語桐等人又加盟。於是8月初,向恆昌行提出全面收購,每股作價三百三十六港元,涉及資金六十九億四千萬港元。
鄭語桐的倒戈,迫使林徐結成同盟,欲與greatstyle爭個高低。
現在關鍵是恆昌大股東的態度,何氏年事已高,後代又不善從事貿易,何善衡成全了榮氏,greatstyle大功告成。
garatstyle股份分配,中泰35、李佳成19、周大福18、百富勤8、郭鶴唸的嘉裡貿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