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第1/2 頁)
黃巾起義發生不久,邊章、韓遂在涼州起兵,中郎將董卓徵討無功。中平三年(186年),漢朝又派司空張溫前往鎮壓,張溫令孫堅參軍事。至長安後,溫以詔書召董卓,卓逾期始至,溫責讓卓,卓應對不順。孫堅勸溫以卓應召稽留、輕上無禮為藉口誅之,溫不聽。邊章、韓遂聞大兵至,不戰而退。溫亦班師。孫堅在朝中任議郎。那時長沙郡又發生了區星的起義,朝廷以孫堅為長沙太守。孫堅因鎮壓區星和其他農民起義有功,被封為烏程侯。
前已敘及,在關東諸將討伐董卓的戰爭中,孫堅表現積極,戰果較好。他當時依附於袁術。獻帝初平二年(191年),術使堅往荊州擊劉表,表遣將黃祖拒戰,兩軍戰於樊城與鄧縣間,堅連戰皆捷,長驅直入,渡過漢水,包圍襄陽。堅雖善鬥,但防身不周,一次單騎輕出,被黃祖部下軍士暗箭射殺。時年三十七。
從孫堅的事跡來看,他是一個驍勇善戰的人,他的軍隊戰鬥力所以很強,乃因他善於撫恤士卒。《三國志》卷46《孫堅傳》裴注引《江表傳》言:
堅歷佐三縣,所在有稱。吏民親附。鄉裡知舊,好事少年,往來者常數百人,堅接撫待養,有若子弟。
同傳裴注引《山陽公載記》述董卓之語:
關東軍數敗矣。皆畏孤,無能為也。唯孫堅小憨,頗能用人,當語諸將,使知忌之……但殺二袁、劉表、孫堅,天下自服從孤耳。
由上可知,孫堅除了善於接待吏兵以外,還能用人。唯他出身於地方豪族,論社會地位和聲望,遠遠比不上世家豪族,所以他仍投靠了大世族袁術。在討伐董卓的戰爭中,孫堅表現頗為積極。然而他也並非真正忠於漢室。他初至荊州,因刺史王叡輕己而殺之;因南陽太守張諮不肯供給軍糧,亦誘而斬之。這種因私嫌擅殺朝廷命官的行徑,還是越軌與非法的。袁術對孫堅心存疑忌,不敢放手使用。據《三國志》卷50《妃嬪傳》載:
孫破虜吳夫人,吳主權母也。本吳人,徙錢唐,早失父母,與弟景居。孫堅聞其才貌,欲娶之。吳氏親戚嫌堅輕狡,將拒焉。堅甚以慚恨。夫人謂親戚曰:&ldo;何愛一女,以取禍乎?如有不遇,命也。&rdo;於是遂許為婚。
由上所述,孫堅之娶吳氏,頗有逼婚性質,&ldo;吳氏親戚嫌堅輕狡&rdo;,&ldo;輕狡&rdo;,即欠穩重與躁急橫暴之意。孫堅所以享年不永,遭人暗算,即吃了他這種性格的虧。如果說孫堅是一位能徵善戰的軍事家,那是當之無愧的,但他似乎不是深沉有大略的政壇能手。
孫策是孫堅長子,字伯符。因堅經常徵戰在外,所以把家屬留在壽春,堅死時,策年十七,已經交結知名之士,在江淮間著有聲譽。
興平元年(194年),孫策往見袁術,術甚奇之,但不肯還其父兵,時術用策舅吳景為丹楊太守,術令策去丹楊募兵。策募得數百人,遭到涇縣大帥祖郎的襲擊,幾乎喪命。策又往見術,術還其父兵千餘人,並表策為懷義校尉。術初許策為九江太守,但結果用了別人。後遣策攻廬江太守陸康,對策言:&ldo;今若得康,廬江真卿有也&rdo;。可是策攻克廬江後,術又用其故吏劉勛為太守,策更失望。
這時揚州所管轄的地區,除長江以北的九江和廬江兩郡外,尚有江南的丹楊、吳、會稽、豫章四郡。漢朝任命的揚州刺史劉繇系兗州刺史劉岱之弟,兄弟皆當時名士。揚州州城本來在壽春,後壽春被袁術佔據,劉繇就把丹楊郡郡城曲阿(今江蘇丹陽縣)作為州城,劉繇把袁術所用的丹陽太守吳景趕到江北,派遣樊能、於麋屯橫江津(今安徽和縣東南),張英屯當利口(今和縣東),以拒吳景等。景等攻樊能等,年餘不克。興平二年(195年),孫策請準袁術,前往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