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失敗的彈射(第1/2 頁)
剛剛的時候,當聽到後面的嗵嗵的機炮聲音的時候,德羅巴心中知道不妙,他兩腿併攏,然後就要拉動拉環。
但是這一瞬間,他猶豫了一下。
自己能活著出去嗎?
在二戰之前,戰機是沒有自動救生裝置的,飛行員在上飛機之前,都是揹著傘包的,一旦遇到緊急情況,飛行員需要自行爬出座艙,跳離飛機並開傘降落。
這幾乎是高難度的了,畢竟一旦遇到情況,那幾乎就是飛機被擊中,冒著濃煙之類的,想要跳下來是需要本事的。
所以,後來隨著飛機速度的加快,設計師們設計了全封閉的座艙蓋,但是飛行員卻都喜歡開著座艙蓋作戰,一旦有情況,飛行員就會把飛機倒扣過來,然後兩腿一蹬,藉助地球的吸引力,就能直接從座艙裡面掉下來了。
只要飛機還能操作,他們就能如此地逃生。
但是,也有的飛機設計師腦殘地設計如同汽車車門一樣的艙門,從側面進入,似乎是方便飛行員上下,但是,緊急情況下逃生就更難了,飛行員們望著這種飛機,那是罵聲不絕。
只不過很快,這個辦法也很快就行不通了。
隨著技術的發展,戰鬥機的速度越來越快,因此飛行員自行出艙時面臨的迎面氣流速度也隨著提高。飛機到了600公里時速時,飛行員靠自身體力,已經難以克服迎面氣流出艙。
就算好不容易出艙了,也容易在離機時被高速氣流刮到機尾,因而碰到尾翼或平尾。這時候的翼面,如同大刀,足可以把飛行員劈成兩半。
不用說後世的噴氣機了,就是二戰時的螺旋槳飛機,也有很多飛行員就是這樣死於非命的。統計表明,當空速大於360公里時,飛行員自行出艙跳傘的存活率僅約2。
要知道,到了二戰後期,幾乎所有的飛機速度都能超過500了。
在任何一個國家,飛行員都是極其寶貴的戰鬥資產,因此對航空自動救生裝置的需求日益高漲,彈射座椅就是在這個背景下應運而生的。
首先發明彈射座椅的當然是德國,畢竟當時德國的科技先進,而且已經搞出來了噴氣機,速度那麼快,沒有個彈射座椅,簡直就沒有逃生的可能。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彈射座椅的進步也很快,比如到現在,蘇聯最大名鼎鼎的36彈射座椅也已經出來了,這種彈射座椅幾乎滿足整個飛行包線下的救生能力,在後世,也挽救過很多的飛行員的生命,多次在航展上精彩表現。
但是,這種先進的彈射座椅,那是給米格29和蘇27準備的,蘇聯自用的米格25都沒有,出口型的就更沒有了。
米格25裝備的,僅僅是和米格21相同的1彈射座椅!這款彈射座椅,也就是個有無的問題,米格21的飛行員都知道,如果真的用上了它,能否救命就只有天知道了。
而現在,用在米格25上,限制就更多,現在自己的高度是在兩萬五上,它能救自己一命嗎?
成功地彈射出去,那就是第一個難關,而在彈射出去之後,活下來就是第二個難關了。
下面是什麼?
下面都是高山啊!
山峰陡峭,滿是積雪,整個都是無人區,他跳下去,不用擔心被俘虜,很多地方都是沒有路的,守軍搜尋很慢,他要擔心的是自己怎麼走回去?
他即使活著下去,最大的可能也是會被活活凍死,餓死在下面。
所以,德羅巴是猶豫的,而就在他猶豫的時候,就從座艙的後視鏡上看到了滾滾的火苗躥過來了。整個後機身已經燃燒起來!
於是,德羅巴知道,自己不能再猶豫了,先別管彈射出去如何,現在不彈射,他肯定就被燒死在這裡了。
於是,德羅巴將兩腳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