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帝國利刃(第1/4 頁)
萬曆41年六月中。
從南洋各地抽調回的各級軍官、百戰老兵集結在旗山大營。
大浪淘沙,百戰精銳,說的就是他們。
從永明城傳來的報告令朱常瀛十分憂心,女直烏拉部,於今年年初被老奴給滅了。
海西四部,輝發、哈達、烏拉被納入建州,只有葉赫還在苟延殘喘。
就恨吶,原本都是大明名義上的臣屬,利用一些商業手段便能挑動其內部爭鬥,使其難以做大,然而這個平衡生生被李成梁給搞砸了。
他都無能為力,接任的官員更對遼東束手無策,只能眼睜睜看著老奴坐大。
朱老七一直沒想清楚一個問題,當初同倭軍作戰,老奴還主動請戰來的,那個時候的大明在遼東說話還是算數的,為毛沒有同意女直參戰?
你管他海西還是建州,一股腦投過去,同倭軍鬥一鬥,即便禍害百姓那也不是自己的百姓,這特麼是多好的事。
如此,也不至於遼東軍傷筋動骨,壓制不住女直。
說起來都是眼淚,決策失誤,後患無窮。
幾年前,又鬧出高淮亂遼這種自毀長城的蠢事,搞的衛所軍兵譁變,好些人去投了建州。
好吧,北洋商行也藉機搞了一大批軍戶移民。
楊榮亂滇,高淮亂遼,對大明南北邊防為害甚重。人心威信,一旦失去再撿起來就難了!
這兩個狗東西,朱常瀛的小本本都記著呢,但願他們在京城能活的久一點,早早晚晚,要在他們腦袋上開洞點油燈!
據馬時楠傳回來的情報,此時的建州,當可集結三萬步騎,披甲過萬。這個實力,已經不下於遼東邊軍,也許還要勝過。
因為大明邊軍家丁化已然十分嚴峻,這種小股精銳無助於邊防而且還導致大明邊軍戰鬥力整體下滑。
說來,武裝家丁這個玩意從開國伊始就有,所謂乾兒子是也。
朝廷控制力強時,武將也不敢過於囂張,而且還有文官壓著呢,想死不成?但自朝鮮戰爭之後,邊將擴充家丁隊伍便一發不可收拾了。
一者沒錢二者無官三者官場風氣敗壞。
邊軍欠餉嚴重,營兵也好軍戶也罷,逃籍十分普遍,邊將為了保持一定戰鬥力,也就只能將有限的資源傾向給少數人。至於炮灰,臨時抓人頭就是了。
自朝中至地方,由於皇帝老子怠政,導致文官缺額嚴重,無法有效監督控制軍隊。
至於貪腐,這是老話題,只不過越發的嚴重而已。
反觀建州,人家推行的制度實際上同歐羅巴的領主制近似,大領主套著小領主,最小的領主也有幾個包衣奴才。
此類人,不用讀書不用科舉,想要出人頭地,就只有軍功這一條路。
人家的孩子從小就開始操刀子練武殺人了,而大明的勳貴子嗣卻在棄武從文。
看遍世界,哪一國的貴族都在崇尚武力,歐羅巴的筆桿子因為爭風吃醋也會決鬥。景教國家政教一體,先軍制度就更加不需要多說。也就大明奇葩,搞什麼以文治武,把武夫壓的抬不起頭來。
話說朱老七每年孝敬朝廷這麼多錢財物資,也不知都花去了哪裡,就感覺大明的財政就是個無底洞,投多少錢也不見個響動。
老奴這麼強悍的實力,朱老七也不得不重視起來。
好在瀛州雖然海軍優先,但陸軍也積攢了一些家底。當下海軍海巡建制成形,也有了海軍總部處理各項事務,朱老七終於可以將注意力集中在陸軍身上。
在瀛州衛指揮使司之下,設立陸軍總部。
嗯,這個衛指揮使司,大抵就是統帥部的職能。舊瓶裝新酒,內容大不相同。
陸軍總部成立兩日前,軍營中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