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馬六甲半島調查報告(第1/4 頁)
思來想去,朱常瀛還是接見了這位使者。
這是一位合格的使者,見面就跪,可憐兮兮。
言說亞齊掠奪他們村落,並向他們勒索錢財物資,阿魯國小民弱,無法對抗亞齊,乞望大明軍隊駐紮,並承諾提供部分補給。
朱老七也只能給使者吃顆定心丸,言說會考慮此事,儘快安排。
他也確實是這麼計劃的,賀承志這個釣魚法無異於守株待兔,太過被動。就還不如在阿魯設立軍事基地,對亞齊貼臉輸出。
接下來的幾日對朱常瀛來說相當悠閒,宴會、歌舞、接見大大小小的國王或者使者。然而這種悠閒的背後工作卻尤為繁忙。外交司、參謀處、秘書處隨員正同淡馬錫有司密切協作,歸納整理各類情報。
隨著報告陸續出爐,朱常瀛對馬六甲周邊局勢也越發的清晰起來。
宗教上。
馬六甲兩岸的蘇丹國還處於啟蒙階段。上層社會普遍接納並熱衷於景教經典,推行教法教規,但民間還沒有達到根深蒂固的地步,泛靈論普遍存在,這從景教寺廟的數量上就可以反應出來,民間習俗中也可以看出端倪。
也就是說他們處在樹立神權階段,還沒有達到強化神權的地步,讀書識字的精英階層太少了,還玩不到那個層次。
即便是貴族階層,在朱老七看來他們的景教也不倫不類,屬於嫁接。
因為這些王公土酋大多承襲自三佛齊或者滿者伯夷,兩個帝國一個信奉大乘佛教,一個信奉婆羅門教,皆源自於印度。兩教雖然斷了傳承,但一些習俗同觀念卻殘留下來。
文化上。
毫無疑問整個南洋地區都是極其落後的,並沒有古籍流傳。即便土著引以為傲的三佛齊或者滿者伯夷也只是口頭留下來的種種傳說,皆不可信,聽著就像神話。
想要了解兩國曆史,就還得從華夏書籍檔案裡找。
那時,南洋貴族使用的是梵文,以南洋這種溼熱氣候想要留下點東西也難,寺廟的石碑或許有,不過因為改信景教了嘛,那些寺廟早就毀滅殆盡不存於世間了。
現而今南洋通行文字源於阿拉伯文,不過被本土化了,有些類似於安南國推行的喃文。
所謂喃文,就是根據漢字改進而適合本國語言的一種文字。小日子,小李子所採取的也是這種辦法。
文字就是文化的載體,華夏文化的輻射力至安南便戛然而止,印度文化則曾經深切的影響著這片土地上的人類,現而今則被景教文化取代。
政治上。
這些蘇丹國普遍向奧斯曼看齊,搞政教合一。倘若沒有歐羅巴人攪局,南洋或許會誕生一個強大的景教帝國來。
這並非朱老七誇大其詞,即便尼德蘭、英國佬殖民幾百年,二戰後不還是誕生了印尼同馬來麼。這兩個國家,對華人可稱不上友好!
仔細想想也是悲哀,這個時代,基督教文明在擴張,景教文明也在擴張,唯獨華夏文明在萎縮,我大明我大清......唉!
好在有人攪局,葡萄利亞人幹掉了馬六甲蘇丹國,阻止了亞齊國的瘋狂擴張,並試圖推行基督教。現而今這份責任交到了朱老七手裡,那自然也要極力遏制景教,推廣儒教。
是的,華夏只能以儒教同兩大一神教對抗,輔之以佛道,甚至泛靈論。
很難但還是有機會的。
現而今的馬六甲兩岸,各蘇丹國其實非常弱小,皆是城邦制同部落制的結合體。城滅則國滅,大抵就是這個樣子。最多也就是個部落或者城邦聯盟,比如柔佛。
毫無疑問,這樣的政治格局對大明來說是極為有利的。
經濟上。
普遍領主制,大領主套著小領主,一層一層的分封下去,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