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八五章 夏利里拉(第3/4 頁)
大大咧咧拿,甚至動用車子來搬貨,但我還是隻拿幾條煙、幾支酒離去——得我應該得的。一些印度同鄉說我好傻,那些菸酒本來就不是英軍的,不拿白不拿。我說:不是英軍的,那也不應該是我的。沒想到,我的傻氣竟感動了一位英國軍需官,他把供應尖沙咀兵營糧食的生意交給我。這成為改變我一生運氣的契機。”
英軍充分信賴哈利的忠誠,竟先付哈利糧款,讓哈利去採購糧食。
哈利趕赴華夏的產糧區,購買優質價廉的糧食運往九龍,以比市價便宜的價格賣給英軍。
哈利本來完全可以牟取暴利,但他卻把價格定在應得利潤的基點上。
哈利的誠實和傻氣,又一次感動這位軍需官,他把駐九龍片英軍的軍服也交給哈利承包。
哈利馬上聘請裁縫與車工,開設家庭製衣坊,加上全家大小也忙不過來。
哈利不斷地擴大規模,不斷增加人手,業務遍及全港英軍。夏利里拉軍服廠有員工兩百多人,是當時的大型製衣廠。
哈利帶著裁縫上各兵營為英軍度身,結識了不少軍界朋友。
在二戰中,英軍與美軍並肩戰鬥,雙方結下深厚的友誼。戰後,美軍基地遍及太平洋地區,在英軍朋友的引薦下,夏利里拉軍服廠的業務打入美軍。
軍服生意,為夏利里拉家族贏得第一桶金。https:
哈利不愧是個精明的商人。他的傻氣,並非傻瓜,他大智若愚,長袖善舞。誠然,他的初衷,大概不含“有所圖謀”,但他絕對是個善於把握機遇的人。
哈利並沒有把拓展的步伐封閉在軍服上。從五十年代初起,夏利里拉家族增設西裝及時裝業務。
哈利未採取工業化批次生產方式,而是設店承接零星業務,從度身到試穿,只需三十六小時。
這種快速交貨方式,很受遊客歡迎。夏利里拉的西裝時裝,更以質高料貴而馳名世界,許多國外的闊佬貴婦,千里迢迢慕名而來。
五十年代後期,夏利里拉家族服裝店成為同業鉅子,光在香港就擁有三十二家分店、裁縫六百人。
建有一幢大廈,作為車衣工廠,規模居全港同業之首。
五十年代,人們談起夏利里拉家族,便會說“時裝夏利里拉”或“印度裁縫世家”。
哈利並不滿足這類稱謂,他認為香港值得幹的事委實太多,把家族事業囿於一點,並非穩妥之策。
在1959年新年的家族會議上,哈利提出涉足房地產。
大哥佐治馬上表示反對:“我們遲早是要回印度老家,留下這麼多不動產,難道我們年老時,還能常來度假休閒不成?”
哈利說:“香港人口激增,帶動房價地價飛漲,置下物業,以後就可能價值連城。”
佐治說:“這樣的話我常聽說。可是房地產有人大賺,也有人大虧。我總認為置物業不保險。”
哈利說:“想謀求大發展,必然是要擔風險的。我自然反對孤注一擲,投資房地產只是家族多元化發展的一部分。
這裡虧,那裡賺,就不致於全軍覆沒。若全家都投入服裝業,我反而覺得不保險。”
最後,哈利說服全家人投資房地產。
佐治回憶道:“哈利做生意比我們行,但是,我們幾兄弟也不是一味聽哈利的,我們提出的反對意見至少有一個好處,提醒哈利不要太冒進。我們兄弟間很團結,正因為這樣,才開誠布公,各抒己見,一旦形成決議,大家就全力以赴。”
1959年,夏利里拉家族購入尖沙咀帝國酒店底層全層,設立服裝店。
帝國酒店的以上各層,為其他股東擁有。各位股東在經營方針上意見相左,並且矛盾愈結愈深。
有一位股東要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