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第1/2 頁)
地下實驗室的主體是一個有十多米挑高,上萬平方米的的巨大地下洞廳,當年在建設這處防空洞時,是打算把這兒當做一個重要的戰備物質儲存倉庫。連線洞廳的還有兩條鋪設有鐵軌的出入口,現在均已被沉重的大閘門進行了封閉,據說出入口通道接入了北京市的地下秘密戰備交通網,能進入分佈在市內和郊區的各重要戰略據點。在改建這個實驗室第一次下到這裡時,儘管還算見多識廣,但還是被這個巨大的地下人工建築嚇了一跳。毫不起眼的辦公樓下面居然還隱藏了這個地下世界。實際上按照電瓶車行進的距離推算,我們已經位於s所外面那條主幹道對面一座公園的正下方。上世紀末在修這條主幹道時,由於需要採用下沉式設計,有關方面考慮到對地下設施的影響,一度叫停了道路施工,當時這條北京交通主動脈的大環線,就是這幾公里的路無法貫通,幾年中成為城市交通的大梗阻。後來經過各方協調,經過對設計方案的調整和反覆的測試試驗後,才得以放行,單伯鏞老所長作為聲學方面的權威參與了新方案的試驗和評審工作,因此對地下的情況很熟悉。後來又在他的爭取下, s所正式成為了該地下設施的託管單位。當初大家都認為這是費力不討好的行為,但為我們後來冷聚變試驗室的建設打下了伏筆。瞭解這段經過後,我不由得感嘆單伯鏞老所長當初的深謀遠慮。
巨大的地下世界為江波他們提供了充足的施展空間。經過一年多的建設,實驗室已初具規模,實驗所需要的溶液製備車間、金屬加工車間、電裝操作室、樣機裝配測試車間、以及資料分析試驗室等一一具備。試驗所需的絕大部分材料和裝置都可在實驗室中完成。為北斗衛星生產的30臺&ldo;羲和1號-s&rdo;裝置也全部在這裡完成生產和測試。
我走進實驗室的樣機裝配測試車間,看見江波和專案組的全體人員都圍坐在一起等我的到來。針對目前試驗工作遇到的困難,我兩天前提議今天下午召開專案組全體人員參加的頭腦風暴會。在眾人的旁邊就是一臺有五米多高,體形龐大的裝置,這就是&ldo;羲和1號-c&rdo; (地面型)裝置的原型機。這是c組這大半年時間以來的工作成果,與羲和1號-s&rdo;(空間型)小巧的外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c組這邊試驗的方向是在地面構建一個人工的失重工作環境來達到功率擴增的目的。實際就是個微型微重力試驗塔,核心是一個活塞式的工作室。冷聚變反應裝置被置於其中,透過超導磁懸浮裝置提升到頂部後釋放下落,在自由落體階段進行超聲波激發聚變反應釋放能量,然後透過磁懸浮裝置減速再重新提升,完成一個反應迴圈。透過四個並行的裝置進行周而復始的&ldo;提升-跌落&rdo;獲得連續的能量輸出。但核聚變反應裝置在自由落體運動時,為保證足夠的反應時間,整個活塞式工作室至少要超過5米,四臺並行裝置才達到了單臺裝置在太空中的輸出功率,除去維持超導磁懸浮裝置的工作能量,這個高達5米的龐然大物實際淨輸出功率只有500瓦,只夠點亮幾盞大燈泡,顯然還不具有任何的實用價值。
s組的工作同樣也陷入了意想不到的困難中。原來設想擴大聚變反應體體積來擴增輸出功率的方案根本行不通。試驗發現,超聲波能量在&ldo;晶格陷阱&rdo;溶液中衰減得很快,增大反應體的體積根本達不到擴增反應效率的目的,單個裝置做到3萬瓦的輸出功率就已經到極限了。
江波向我匯報了目前遇到的困難。這段時間以來兩個小組,窮盡了各種常規的方法,但反應裝置的輸出功率並沒有顯著的提升。試驗陷入停滯時,理論工作也陷入了困境。大家似乎都陷入了一個看不見的陷阱中,專案組中負責理論計算的人甚至沮喪地提出,冷聚變這種非常規的聚變方式,似乎已經走到了物理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