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頁(第1/2 頁)
一個是親兒子,一個是兒媳。
&ldo;郡王如此信任我,是我的榮幸。&rdo;
葉娉一臉感動,含情脈脈。眼角餘光卻是瞄到門外有人,那人是一個婦人,穿著青色的褙子,一臉的恭敬嚴肅。
她不認識婦人,但她知道公主府除了幾位主子外,還有一位榮養的恭人。若是她猜得不錯,這婦人便是那位錦恭人。
錦恭人捧著一物,一直等候在外,謙卑而儀態完美。
溫御和葉娉出去時,她行禮請安。
&ldo;這是主子在世時備下的東西,吩咐奴婢等郡王大婚之後,交給郡王妃。&rdo;
那物是一個匣子,光看匣子的木質和雕工,便知裡面的東西定然不凡。葉娉接過匣子,捧著重新進屋。跪在蒲團上朝長公主的牌位磕頭,嘴裡說著兒媳多謝母親。
她沒想到那位長公主逝去多年,竟還準備了見面禮。不管是出於什麼原因,都值得她真誠的感謝。
開啟匣子,入目是一塊虎首螭紋的玉璧。玉壁色如漸變芙蓉,是先皇后的母族陳國公府的鎮府之寶,人稱芙蓉璧,此璧也是先皇后的陪嫁之物。
盛朝建國時,共封顧曾陳溫四位國公。
除曾凡拒絕封賞遁入空門之外,三大國公府一直待續至先帝時期。先帝猜忌陳國公府,陳皇后嫁進宮中之時,陳家將芙蓉璧充作陪嫁,以此向先帝表明陳氏一族的忠心。
然而匹夫無罪,懷璧有罪。即使陳家獻上玉璧表了忠心,最後依然難逃抄家之罪。長公主和陛下當年在宮中處境艱難,正是因為陳氏一族的敗落。
葉娉捧著玉璧,心情複雜。她窮人乍富,已是興奮至極。猛然間又得這樣的寶物,著實有些怕自己壓不住。
她看向溫御,眼中全是詢問。
溫御道:&ldo;既是母親生前遺願,你收著便是。&rdo;
錦恭人聽到溫御這話,多看了葉娉一眼。論長相,此女堪稱絕色,只那名聲委實聽著不堪了些。
&ldo;長公主曾說過,她雖不能見到郡王妃,但她知道郡王妃必是陛下和郡王滿意之人。&rdo;
她這話不知是對溫御和葉娉說的,還是對她自己說的。
葉娉聞言,又捧著玉璧進去叩謝。
謝完之後,重回溫御身邊。
兩人並排而立,如松竹與嬌花,外表極為相得益彰。即使是陌生人見了,也會贊一句天造地設金童玉女。
錦恭人一切行事皆是照著已故主子的吩咐,禮數上沒有任何異常,但葉娉知道這位錦恭人應該不喜歡自己。
她心中並無失落,也無一絲不滿。她又不是銀子,怎麼可能人人喜歡。何況就算是銀子,也不見得每個人都愛。比方說她身邊的這個男人,便是視金錢如糞土之人。
拜見了婆婆的靈位,接下來就是公公溫駙馬。
溫駙馬曾是武將,生得高大英朗,颯颯威嚴。雖年過五旬,亦是身材筆挺不見老態。他早年曾是安和公主帳前一名校尉,尚主之後官職儀武將軍,其實就是一名閒職。
他接了葉娉的媳婦茶,只說了一句日後夫妻二人要相敬如賓的客套話。喝過茶後,遞給葉娉一個見面禮。
見面禮用紅封裝著,扁平略顯厚實。
待到無人時,葉娉折開見是幾張銀票,加起來是九千兩,當下對那個寡言少語的公公印象大好。最喜歡這樣實在的人,送什麼都不如送銀子讓她歡喜。
她一臉財迷的樣子被溫御逮個正著,當下訕然討好。
&ldo;母親和父親送的東西,我很是歡喜。可惜母親不在,無法在她老人家跟前盡孝,日後我一定會加倍孝順父親。&rdo;
一見面就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