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印刷術(第2/2 頁)
是華夏第一位皇帝始皇帝的玉璽,因此玉璽的價值更加無可估量。
漢朝。
漢武帝拿起傳國玉璽看了看。
“沒想到後世之人如此重視這傳國玉璽。”
看到彈幕說傳國玉璽早就丟了,漢武帝的心思活絡了起來。
“為了防止傳國玉璽丟失,朕要不要也仿造一個假的?”
想了一會兒,漢武帝最終還是放棄了這個打算,畢竟說到底傳國玉璽就是個象徵意義,真的假的並不重要。
你如果當上了皇帝,就算拿個假的說是真的它也是真的;如果你就是個普通人,即便拿著真的傳國玉璽,也沒人擁護你當皇帝。
【印章只能算是印刷術的前身,而我們所熟知的印刷術起源於東漢時期】
【東漢時期的印刷術並不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的雕版印刷,而是拓印】
【拓印並不是什麼高大上的操作,也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而且大家一定都玩過,把一枚硬幣放到課本上,然後蓋上一頁課本,用鉛筆塗抹出硬幣的花紋,這就是拓印】
“我靠,爺青回,沒想到我還會拓印!”
“哈哈哈,我的書上全都是硬幣圖案。”
“拓印硬幣,圓規扎桌子,插縫玩兒直尺,上課三大娛樂專案。”
“我現在都記得,小學上課玩尺子,然後被老師逮到,給了我一脖子拐。”
【據記載,東漢時期東漢靈帝曾將《論語》、《春秋》、《周易》等典籍雕刻在洛陽太學門外的石碑上,因此也引來了不少學子抄錄,沒日沒夜的將太學門外圍了個水洩不通】
【為了解決這一狀況,有人利用紙和墨將碑文的字拓印下來,這便是最早記錄的拓印】
【拓印之所以並未得到大力推廣,主要還是因為拓本材料所限制,直到唐朝時期,雕版印刷才進入大眾的視野】
【雕版印刷的雕版材料多為木質,當然有些為了儲存長久也會選用石料,但是雕版印刷不同於雕刻印章和拓印】
【雕版印刷首先要將需要雕版的書稿寫樣,期間不能錯一個字,並且要求字跡工整,字型大小均勻,這對筆者的要求十分嚴苛】
【例如現存的萬曆年間的趙秉忠的試卷,全文2460個字,字型清晰,大小工整堪比現代印表機,更重要的是全文無一塗改,至今為人所感嘆】
【寫好樣本之後將有字的一面鋪在雕版上,然後利用刻刀刻成文字突出,其餘空白凹陷的樣子,這稱之為陽文】
【雕版刻成之後進行清晰,修整便可以使用了,據記載一個熟練的印刷工匠一天可以印刷2000-2500份,印刷術的發展極大的促進了文學的傳播和發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