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第1/2 頁)
順著寧國路往北走20米,便是康妙玟現在的學校,廬州理工附屬中學。放假期間,中學大門緊閉。
張婭寧問:「怎麼去?坐車還是走去?」
「走著去,省4毛錢,咱倆買汽水喝。」坐公交4站路1毛,從三環的公交站坐到市中心的新華書店是3站。也不遠,走路過去單程3公里,30分鐘。
權當鍛鍊身體吧。
張婭寧走的很快,康妙玟一開始差點跟不上。
嗐,都忘了婭寧是個小飛毛腿啦。
兩個瘦伶伶的小姑娘健步如飛,路上聊著天,說到馮婷婷國慶節跟父母回了外婆家。馮婷婷父親馮康志是上海人,到廬州理工唸了大學,之後留校當老師;母親嚴秋菊是本省人,家住縣城,也是在廬州理工上大學,之後留校當老師。馮婷婷每年寒暑假都回上海祖父家,偶爾才回本省縣城的外婆家。
以前康妙玟不懂這些,現在用成年人的思維方式一看,嚴秋菊一個縣城女孩,能在60年代考上大學,妥妥學霸級別,也很不容易。眾所周知,大城市的教學質量會更好,比如上海人馮康志考上大學在她看來不算什麼。
嚴秋菊和馮康志都是取消高考之前最後一屆高考生,也是同系同學,夫妻感情很好。但唯一不好的,就是倆口子結婚好幾年一直沒能生孩子,後來便收養了馮婷婷。
三個好友裡,馮婷婷的家境最好,父母都是教授,只有一個孩子;張婭寧父親教授母親講師,收入跟馮家差距不大,但要養育三個孩子;康家父母都是普通職工,工資比馮家張家低一大截,但因為只有一個孩子,實際生活水平比張家略好一點。
11、2歲的孩子心裡沒有太多世俗的東西,因為住得近,又在同一個班級,便成了好友。
此時張婭寧說的是昨晚看的香港電視劇《射鵰英雄傳》,83版射鵰被內地觀眾譽為經典,86年引進內地,立即火爆,播了一輪又一輪,迷倒一群又一群心懷「大俠夢」的孩子們,學霸也不能免俗,超愛靖哥哥和蓉兒的!
康妙玟已經不太記得劇情,一邊聽她說一邊很捧場的問「然後呢」,倆女孩一路嘰嘰喳喳的說著。
往前再走300米,是與廬州理工一街之隔的省軍區大院。省軍區沒有自己的學校,大院裡的孩子分散在附近幾所中小學上學,廬州理工附中也有不少軍人子女。省軍區正門跟廬州理工的正門都開在三環路上,寧國路上的小門是開了方便孩子們出去上學,平時晚上關門,有士兵輪流站崗。
康妙玟說:「咱們要不從軍區裡走吧。」
「能走嗎?」
「應該能。站崗的也不知道我們是不是軍區裡的小孩。」拉著張婭寧進了小門。
站崗計程車兵看了看她倆,看她們只是倆小姑娘,沒說什麼。
張婭寧緊張得手心冒汗。進了門走了好遠,才小聲說:「我好害怕他不讓我們進來。」
「怕什麼?我們是小孩子嘛,小孩子不要緊的。」康妙玟很淡定的說。
張婭寧笑嘻嘻,「康妙玟,我發現你好厲害呀。」
康妙玟自信的仰起頭,「那是!」
重新做一次小孩子也挺好嘛!小孩子可以不在乎成年人的那些破事,除了要上學之外好像也沒什麼不好的。
想想以前上學那完全是稀里糊塗,根本什麼都不明白。父母很愛她,但也對這個社會不甚瞭解,他們只知道要「找個好工作」,但對如何完成目標根本不懂。
也……不是不好,就是普通人的一生罷了。
不捲,一點都不捲。
她倆都剛上初一,1988年的中學教育也算不上卷,廬州理工附中的初一不按小升初的成績分班,而是全部打散,初一有五個班級,每個班級5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