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1/4 頁)
制度去做的話,他們將順利的享有江山,安安穩穩地把大明朝萬世的傳遞下去。
朱元璋當然還有其它的一些小特點。比如說,他特別的關心老百姓的生活,所以明朝的賦稅十分的低。商業稅只收三十分之一(想想現在百分之十七的增值稅)。所以,朱元璋大殺功臣時,也沒有人敢造反。因為沒有老百姓會支援他們。
由於朱元璋作為開國皇帝的威望和威信,所以他所制定的一些制度和政策大大地影響了明朝以後政府的決策。朱元璋所制定的政策可能符合他執政年代的實際情況,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尤其是明朝的東南部沿海地區,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他所制定的政策已經不能夠解決這些新出現的情況了。但由於後來的明朝政府要保持祖制,因此,這些不合時宜的政策也得不到改變,最終,這導致了明朝的滅亡。明朝滅亡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在民間的大商人和大地主手裡很有錢,但明朝政府卻由於政策的原因,不可以向他們收稅,導致了政府的破產。再加上,明朝政府為了解決政府的財政危機,向廣大的自由農民徵收鉅額的稅收,恰好又遇上了災荒,造成農民的大造反。真是標準的官逼民反。
第三十二章魏府聊天(二)
朱元璋駕崩以後,透過靖難,明成祖朱棣成為了皇帝。在他在位期間,文官集團和以貴勳為代表的武將集團的實力都得到了加強。明成祖朱棣在文官中設立了大學士一職,這也就是變相的重新設立了宰相。雖然,當時的大學士權力還不大,但是文官們總算是有了領導的核心。而一大批靖難的功臣武將也加入到了貴勳的行列。不過,由於明成祖朱棣比較強勢,所以,在文官集團和以貴勳為代表的武將集團實力均衡對抗下,朝堂上的局勢還能夠保持平穩。
但隨著明成祖朱棣的駕崩,文官集團和以貴勳為代表的武將集團實力均衡的局面得到了打破,文官們的權力越來越大,因為文官透過兵部掌握了武將的調動和升遷,透過戶部掌握了軍隊軍餉的發放,使得以貴勳為代表的武將集團處於弱勢狀態。又因為,畢竟不是每一個皇帝都像朱元璋一樣,是個皇帝中的勞模,能夠把全國所有的大小事務包攬一身的。在這種情況之下,明宣宗朱瞻基設立內書房,在內書房裡培養太監讀書和理政能力,把那些太監作為皇帝的助理和秘書來使用。這樣一來,明朝的宦官集團崛起了。
前文介紹過的王振就是當時的內書房首位老師,因此,他對明宣宗朱瞻基的兒子,明英宗朱祁鎮影響力是非常巨大的。可王振想做一個有作為的壞太監(當年明月大大的話),於是,忽悠著明英宗朱祁鎮出征蒙古草原。明軍在土木堡慘敗,以當時的英國公張輔為首的勳貴集團的一大批精英在此一役中戰死,從此以後,勳貴集團在明朝政治中的地位是一落千丈。這從皇宮裡皇后的挑選就可以看出。在土木堡事變前,皇后基本上都出自勳貴家庭。而之後,基本上出自民間小戶人家。從此以後,明朝朝堂的局面,基本上是一部文官集團和宦官集團的爭鬥史。
在這裡,筆者要糾正一些人對明朝太監的一些誤解。
第一個誤解就是,明朝的太監都是好財如命、不學無術的。這話的前半句基本正確,後半句完全錯誤。在明朝,司禮監的那些秉筆太監的文化水平都很高(魏忠賢是個例外,他是個文盲),有的水平已經到了舉人和進士的水平。而且他們的執政水平也很高,毫不誇張的說,他們完全就是當時的一群治國精英。在皇宮裡,每年要挑選一批小太監到內書房去讀書。而他們的老師是從翰林院請來的大儒。經過很嚴格的文化教育以後,他們還要到各個衙門去實習,瞭解各衙門的運作和規則。只有了這樣的資格的太監,才能夠進入到司禮監做秉筆太監。
所以,如果光看治理國家的水平的話,宦官集團的水平最高,還超過了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