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第2/2 頁)
希望和信心。
自從到達樊口後,劉備幾乎每天都引頸東眺,盼望著東來的訊息。然而日復一日,只見大江東去,不聞喜訊東來。劉備不由暗自心焦,難道魯肅熱心的聯合事宜在江東遇到了什麼麻煩?
魯肅還真遇到了麻煩。
想當初魯肅自告奮勇去荊州時,向孫權描繪的圖景是這樣的:去荊州看看情況,如果劉備與劉琮、劉琦兄弟同心同德,荊州上下齊心協力,就與他們結成同盟,如有違離,則別作他圖。而且,魯肅表示,此去荊州,盡力說服劉備,讓他安撫劉表的部眾,同心協力,共拒曹操。孫權滿以為,魯肅此去定會給他帶回一個擁有荊州八郡、十幾萬軍隊的強大盟友回來。
然而,事實卻讓孫權非常失望。
曹操大軍南下,劉琮舉州投降,荊州八郡,大部分歸曹操所有;十幾萬軍隊,多歸曹操麾下。魯肅倒也不虛此行,帶了一個盟友回來。然而這是多麼弱的一個盟友啊!他並沒有做到與劉氏兄弟同心協力,使荊州上下翕然相從;他也未能抵住曹兵的南下鐵騎,反而在當陽被打得大敗。如今,他只是一個借寓於江夏,與江夏太守劉琦共有兩萬餘軍隊的盟友。
這一切,與孫權所期望的相差太遠了。
孫權不僅是失望,更重要的是擔心。與曹操直接交鋒這個看來似乎是很遠的事情,在兩三個月內竟迫在眉睫了。曹操已經佔領了荊州的大部分領土,正屯兵於江陵,若順江東下,很快就會進攻吳國。能不能抗拒曹操的大軍,怎樣抗拒,孫權心裡實在沒底。偏偏在這緊要關頭,又有一些人公開提出投降曹操的主張,其首領人物不是別人,正是老臣張昭。張昭懼怕曹操由來已久,建安七年(202),曹操給孫權下書,要求孫權送兒子到許昌為質,以控制東吳。孫權與臣下商議,張昭、秦松等人就心懷猶豫。如今,面對雄據上游的二十餘萬曹兵,張昭等又主張迎降。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