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大同鎮(第3/6 頁)
重要軍事重鎮,更是大明王朝的九邊重鎮之一,其地理位置對於整個大明王朝的邊防安全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此外,大同的地理位置還體現在其對周邊地區的控制和影響上,乃是大明王朝在北方的重要軍事和政治據點。
然而他長這麼大,卻連蔚州這個小小的靈丘縣都沒能走出去過,所以他這次獨自外出,首先便要好好看一看這個大明王朝的九邊重鎮。
當然,他的好好看一看並不是為了欣賞這個九邊重鎮的邊塞風景,而是為了尋找一個能夠讓自己突破的機會。
據他所知,在嘉靖年間,大同這個九邊重鎮僅僅八年時間就發生了兩次兵變。
大同南蔽太原、西接榆林、東連上古、北對塞外,乃是大明京師西陲的重要屏障,但由於這裡地勢平坦,面對悠忽往來的蒙古騎兵幾乎無險可守,於是在鎮城北九十里修築了五個堡,作為防禦蒙古騎兵的前哨。
嘉靖三年秋。
五個堡壘已經築好,需要選調鎮兵兩千五百家去駐守,每堡五百家。
然而,鎮兵們卻私下商議說:“距離城下二十里,都經常受到侵擾沒有安寧之日,如今五堡孤立在距離城下近百里之地,一旦敵人來了又有誰能夠前往援助呢?就算死也不願前往。”
士卒們向時任巡撫張文錦請求不去戍守,然而張文錦不許,並嚴令催促士卒整裝出發,而受命調發士卒的參將賈鑑又杖責了隊長,從而激怒了這些被選調的鎮兵,鎮兵們就在為首幾人的率領下,殺死賈鑑並裂其屍,逃出城外,嘯聚集於塞下的焦山。
事變發生之後,張文錦害怕這些兵變的人與塞外的蒙古騎兵聯合,又好言相勸將這些人招撫到城中。
但當張文錦追查為首倡亂者的時候,為首幾人又再次生事,聚集亂兵焚燬大同府門,並劫出囚徒、焚燒都察院門。
兵變益發不可收拾!
張文錦見勢不好,跳牆逃入博野王府之中,結果卻仍然被這些亂兵搜出殺死並裂屍。
不僅如此,亂兵們還開啟府庫,用庫藏軍甲器械武裝起來,又去圍殺鎮守和總兵。
幸好這兩個人早就多藏起來,這才倖免於難。
事情越鬧越大,亂兵們也沒有了主意,於是他們便從牢獄中放出了一位因事被逮捕入獄的總兵官朱振,推為首領。
朱振見無法推脫,便與這些亂兵約法三章:勿犯宗室,勿掠倉庫,勿縱火殺人。
,!
亂兵們商量之後,表示願意聽從約束,只是要時任鎮守和巡按等官員代為上奏,請求朝廷赦免他們。
得知詳情的嘉靖帝,責怪已經被亂兵殺死的時任巡撫張文錦撫馭失宜,以及賈鑑等相應的官員太過嚴刻才導致兵變,感到事情宜小不宜大,便命兵部左侍郎李昆資敕赦之。
原本這場兵變風波就該偃旗息鼓了,但過了幾天之後,朝廷的赦書還未送到,城外卻到了一支大軍。
原來這是兵部尚書金獻民和總兵官杭雄等人率師出鎮甘肅,途經大同,駐師補充給養。
然而亂兵們根本不知道,以為是朝廷派遣過來的討伐大軍,已經解散的亂兵們重新聚集,人心惶惶。
他們一度還包圍了代王府,亂子越鬧越大。
嘉靖帝甚是不悅,最終決定派遣京軍討伐這些大同亂兵。
不過為了邊境穩定,仍未大動干戈,只是捕殺了亂兵之中為首以及作惡最甚的那些人。
嘉靖三年的大同兵變,由於嘉靖帝用人得當,以及所用之人也不辱君命,終於得以平定,大同轉危為安。
可是八年之後,隨著蒙古騎兵的頻發騷擾,大同再次發生兵變。
嘉靖十二年七月。
河套蒙古騎兵東渡黃河,將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