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第2/3 頁)
督崔元、內閣大學士梁儲、定國公徐光祚、禮部尚書毛澄等人出發趕赴安陸,迎接朱厚■前來即位。誰也不會想到,迎來的15歲的朱厚■竟是如此難以對付。從正德十六年(1521)始至嘉靖三年(1524),朱厚■依靠一部分臣工們的支援,在議禮問題上與大部分朝臣對立了整整4年,而在這一過程中,朱厚■一步步走向強硬和專制。楊廷和更沒有想到的是,由他起草的一份遺詔,竟然一開始就成為朱厚■迫使他改變立場的利器。遺詔中用武宗的語氣說:&ot;皇考孝宗敬皇帝親弟興獻王長子,聰明仁孝,德器夙成,倫序當立,已遵奉祖訓兄終弟及之文,告於宗廟,請於慈壽皇太后,與內外文武群臣合謀同詞,即日遣官迎取來京,嗣皇帝位。&ot;遺詔中最關鍵的是最後四字&ot;嗣皇帝位&ot;。所以,當正德十六年(1521)四月二十二日朱厚■到達北京城外的時候,進城的禮儀就成為第一個問題。禮部員外郎楊應奎、郎中俞才擬定的儀注,是照準皇太子即位之禮的,即由東安門入,宿文華殿。朱厚■看過之後,就對身邊的興獻王府長史袁宗皋說:&ot;遺詔是讓我來做皇帝的,不是皇子。&ot;在當時,朱厚■所能真正依靠的親信,大概也就是年老的袁宗皋。後來,袁宗皋以從龍之功任內閣大學士,由一個正五品的官員升至一品大臣。但在當時,朱厚■無疑是以一人之力對抗當時的文官政府。楊廷和請求按既定的皇太子禮儀行事,無奈朱厚■以遺為依據,就是不同意。最後,張太后命楊廷和等人先實施&ot;勸進&ot;這樣一個程式,等於在形式確認朱厚■為皇帝,然後再按皇帝的儀式讓朱厚■入京。朱厚■當即受箋,也不再像以往的即位程式那樣辭讓再三,而是立即受箋,由大明門入,朝見太后、武宗皇后,御奉天殿,即皇帝位。後來的人說,這件事說明朱厚■的心中&ot;早有定見&ot;--即&ot;繼統不繼嗣&ot;。對於一個15歲的少年來說,有這樣的主見是難能可貴的。所以,袁宗皋說:&ot;殿下聰明仁孝,天實啟之。&ot;但是,我們看來,這也許說明朱厚■在王府時受過良好的教育。朱厚■的父親朱厚■據說&ot;嗜詩書,絕珍玩&ot;,有較高的文化修養,平時也重視對兒子的教育。所以,相對於深宮長大的皇子,在王府中長大的朱厚■自然有更強的獨立能力與主見。因此,在第一個回合的較量上,朱厚■小勝。但是,接下來的&ot;大禮議&ot;,竟牽動著整個嘉靖初年的政局。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