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頁(第1/2 頁)
第53節:末代帝王的悲慘結局
順治二年(1645)三月一日,太監李繼周奉弘光皇帝朱由崧之御札,將盛傳正流落於蘇州、杭州的皇太子接到南京。據說,太子本不願去南京,行前曾問李繼周說:&ot;迎我進京,讓皇帝與我做否?&ot;李繼周說:&ot;此事奴婢不知。&ot;皇太子入南京後,被安排在興善寺暫住。弘光帝派兩名太監去見太子,辯認真偽。兩人一見太子,就抱頭慟哭,脫下衣服給太子穿。弘光帝得知之後,大怒,說:&ot;真假未辯,何得便爾。&ot;接著便處死了兩名太監,並殺了李繼周滅口。原總督京營太監盧九德也來探視,正視良久,不敢表態。太子呵斥道:&ot;盧九德,汝何不叩首?&ot;盧九德下意識地跪下便叩首,說:&ot;奴婢無禮。&ot;太子說:&ot;你才隔多長時候,肥胖至此,可見在南京受用!&ot;盧九德只敢叩頭:&ot;小爺保重。&ot;盧九德向弘光帝的報告是:&ot;有些相像,卻認不真。&ot;皇太子在南京的訊息傳出去之後,引發了弘光朝的政治危機。處於長江中游的左良玉,就以護太子的名義進逼南京;在江北的黃得功、劉良佐等總兵也上疏要求善視太子。但是,弘光帝深知,如果太子是真,自己撿來的皇位可能就不保了。因此,在他的佈置下,辯認工作慢慢地便朝&ot;假太子&ot;的方向轉移。尤其是曾經充任太子講官的王鐸,更是一口咬定太子是假。最後,審訊的結果是:假太子真名叫王之明。接下來的審訊過程頗有意思。三月初八,一審問官指太子為王之明,太子說:&ot;我南來,從不曾說自己是太子,你等不認罷了,何必更名改姓?李繼周持皇伯諭帖來召我,非我自來者。&ot;三月十五日,都察院左都御史李沾提審。李沾大喊王之明,太子不應。李沾怒道:&ot;為何不應?&ot;太子說:&ot;何不喊明之王?&ot;李沾大怒,吩咐用刑,太子高呼皇天上帝。當時,南京士民都說弘光朝廷欲絕先帝血脈。因此,到最後弘光政權雖然不承認太子的真實性,卻也不敢加害太子。五月十日,清軍大舉南下,弘光帝逃到了太平府。南京市民沖入監獄,毆打王鐸,放出太子,並擁太子登上皇位。只可惜5天之後,清軍即進入南京城。當時,清軍的統帥多鐸問:&ot;太子何在?&ot;投降的弘光朝大臣們說:&ot;太子是假的,真名叫王之明。&ot;多鐸笑道:&ot;逃難之人,自然改姓易名,若說姓朱,早就被你們殺了。&ot;一名降臣說:&ot;太子原也不承認自己叫王之明,是馬士英安排下的。&ot;多鐸笑道:&ot;奸臣!奸臣!&ot;五月二十五日,多鐸設宴招待剛擒獲的弘光帝,並將他的位置安排在皇太子之下。皇太子對弘光帝說:&ot;皇伯手札召我來,反不認,又改姓名,極刑加我,豈奸臣所為,皇伯或不知?&ot;弘光帝支支吾吾,不敢出聲。幾個月以後,多鐸將太子和弘光帝都帶往北京,隨後都被清廷處死。
皇太子案剛結束,清初又接連出現了朱三太子案。順治八年(1651),有冒稱崇禎第三子名朱慈煥者;康熙十二年(1673),有名楊起隆者冒稱朱三太子;康熙四十六年(1707),又有化名王士元者,自稱為朱三太子朱慈煥,後被凌遲處死;康熙六十年(1721),朱一貴之子自稱朱三太子,聚眾造反。因此,朱三太子案先後出現四次。但是,朱三太子到底是思陵
不是指思宗的第三子?思宗的第三子名朱慈炯,即定王。按照皇位繼承的順序來說,皇太子既已被殺,則年齡最大的皇三子朱慈炯是最合法的明朝皇位繼承人,這也就是&ot;朱三太子&ot;名字吸引人之處。還有一點,朱三太子案中兩次指朱三太子為&ot;朱慈煥&ot;,而不是真正的皇三子&ot;朱慈炯&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