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第1/2 頁)
為什麼不用內棺?這可能與香妃信奉伊斯蘭教有關。我國的回族和維吾爾族都信奉伊斯蘭教。這兩個民族的人死了都不用棺,而是將遺體裹上白布後,直接放置到墓穴內。乾隆帝為了民族的團結,一向尊重香妃的生活習俗和宗教信仰。也有可能香妃在臨終前向皇帝提出了這方面的要求,於是乾隆帝採取了一個折中的辦法,表面上仍按照大清皇家的傳統形式使用外槨,但不用內棺,既維護了皇家的臉面和尊嚴,又尊重了香妃的民族習慣和宗教信仰,滿足了愛妃的要求,可謂兩全其美。以上只是筆者個人的看法。到底香妃為什麼只用槨,不用棺,有待專家學者們進一步研究考證,也有待於文字檔案的證實。
上一頁[返回目錄]下一頁
撲朔迷離的香妃(6)
死亡之謎。關於香妃的死亡,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被皇太后賜死,另一種是自然病死。前一種說法最具代表性的就是1914年古物陳列所在展出的所謂香妃戎裝像下寫的文字說明:
香妃者,回部王妃也,美姿色,生而體有異香,不假薰沐,國人號之曰香妃。或有稱其美於中土者,清高宗聞之。兩師之役,囑將軍兆惠一窮其異。回疆既平,兆惠果生得香妃,致之京師。帝命於西內建寶月樓(即今之新華門)居之。樓外建回營,毳幕韋鞴,具如西域式武英殿浴德堂浴室穹隆頂,又武英殿西之浴德堂,仿土耳其式建築,相傳亦為香妃沐浴之所。蓋帝欲藉種種以取悅其意,而稍殺其思鄉之念也。詎妃雖被殊眷,終不釋然,嘗出白刃袖中,示人曰:&ldo;國破家亡,死志久決,然決不肯效兒女汶汶徒死,必得一當以報故主。&rdo;聞者大驚。但帝雖知其不可辱而卒不忍舍也。如是者數年。皇太后微有所聞,屢戒帝弗往,不聽。會帝宿齋宮,急召妃入,賜縊死。……
皇太后即乾隆帝的生母孝聖憲皇后,死於乾隆四十二年(1777),而香妃(容妃)死於乾隆五十三年(1788),比皇太后晚死11年,所以浴德堂水井與引水槽
不可能是被皇太后賜死的。
香妃究竟是怎麼死的,至今仍然是個待解之謎。
香妃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傳說,太多的謎團,太多的想像空間,太強烈的尋求真相的渴望。歷史上的香妃究竟是怎樣一個人?我們接下來就詳細介紹。
歷史上的真實香妃
容妃就是香妃。我們上文提到,香妃和容妃是一個人。關於這個問題,史學界曾經有過爭論,現在基本上達成了共識。做這種判斷的理由是什麼呢?
其一,乾隆帝只有一個來自新疆的妃子。容妃,無論是官書、檔案記載,還是實物考證,都證明是來自新疆的妃子。既然香妃也是乾隆帝的新疆妃子,那麼香妃只能是容妃。
&ldo;香妃&rdo;騎馬像
其二,她們&ldo;二人&rdo;都來自新疆,都是維吾爾族,都信奉伊斯蘭教,最後的封號都是妃。就是說家鄉、民族、宗教信仰、封號是一樣的,如果是兩個人,不會如此巧合。
其三,她們&ldo;二人&rdo;的父親、哥哥、五叔、六叔是相同的。新疆喀什香妃墓的資料中,提到香妃的父親是艾力和卓,哥哥是哈山和卓即圖地公(漢名),並說圖地公曾&ldo;和妹妹香妃一起去北京&rdo;。從《西域同文志》卷十一和《西域圖志》卷四十八記載的&ldo;和卓&rdo;世系中可知,艾力和卓即阿里和卓。這兩個名詞在維吾爾語中是一個詞,只是漢字譯寫的差異。這兩本書上還記載了阿里和卓的五弟是額色尹、六弟是帕爾薩,其子是圖爾都。圖爾都的維語原音為圖爾迪,因他是公爵,因此稱圖爾迪公,快讀則為圖地公,與上面提到的哈山和卓是同一個人。中國第一歷史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