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頁(第1/2 頁)
正如培裡在《安政二年十月二日夜大地震鯰問答》裡所說的主張,美國是集合各地人才,以「來自多數的統一」為目標的合眾國,而實際上的統合原理就是「 god we trt(我們信仰上帝)」,這句話就連目前流通的美鈔上也能看到。這裡指的就是基督教唯一的上帝。此外,這個國家一方面接受了商業競爭淘汰、弱肉強食等「社會演化論」,同時又有許多人根據基督教基要主義,而在人的範圍內否定了生物演化論。而《超人:鋼鐵英雄》中也有類似的價值觀,演化的結果讓氪星人奉行機能本位主義,結果誕生出戰爭機器。如此演化下來的產物不會像超人一樣擁有道德感與苦惱。
我們可以將哥吉拉因外患而甦醒這件事,和解除鎖國、實施王政復古(注7)的日本聯想在一起。氫彈這種外患不但讓遠古恐龍產生出質變,也催生它的破壞力。而古代鯰魚畫的解釋中,則是將地震和颱風視為日本眾神的神跡,並且以此驅趕侵門踏戶的美俄艦隊。只是,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卻沒有吹起讓日本邁向勝利的神風。「神風」一詞出自於《古事記》的久米歌(注8),是伊勢的枕詞(注9)。後來因為颱風擋住元朝入侵,而被擴大解釋。只是太平洋戰爭中,即便空襲和原子彈蹂躪了日本國土,也沒有吹起驅逐外迪的神風。
反觀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從未直接被日本、德國攻擊過本土,頂多就是像少數氣球炸彈或u型潛艇襲擊船隻,從未像東京、柏林那樣遭到大規模的空襲,又或者像廣島、長崎一樣被原子彈化為灰燼。英國也從未直接遭德軍入侵本土,不過歷史上的「不列顛戰役」卻在英國上空展開過一場激烈的攻防,這和v2火箭造成倫敦損害是完全不同的。美國本身除了獨立戰爭以外,從來沒有被敵國入侵本土,又強化了「美國例外論」,證明美國是受到上帝眷顧的國家。在美國的戰爭中,南北戰爭在定義上只能算是內戰,越戰雖然敗退,但那也只是他國戰事,所以美國直到現在可以說是從未被他國入侵併且成為戰場。
這樣看來的話,哥吉拉襲擊大戶島並且北上攻擊東京的劇情,便是以自虐而幻想的方式來表現那無法實現的另一場太平洋戰爭,也就是襲擊夏威夷然後再攻擊美國本土(注10)。延續著戰前拍攝的戰爭片《夏威夷‐‐馬來海戰》(注11),東寶戰爭電影也在戰後解禁。本多豬四郎就是在陸續拍完描寫山本五十六的《太平洋之鷲》、描寫航空隊的《再會吧拉寶兒島》後,才開始拍攝《哥吉拉》。由於本多豬四郎自身曾參與過戰爭,因此對於創作「日美虛構戰記」相當得心應手。而《哥吉拉》之所以讓日本觀眾抱持著複雜的感情,而無法將其斷定為斬妖除魔片的理由,就是因為這部電影不是要觀眾從「屬於美國的哥吉拉」和「屬於日本的哥吉拉」中選出一個觀點進行解讀,而是這兩者本身就是同時並存的觀點。
經過美國解讀的《哥吉拉》
那麼美國人又是如何看待哥吉拉呢?想要解答這個問題,當然就只能靠一九五六年上映的《怪獸王哥吉拉》了。雖然開頭也是響起哥吉拉的巨大腳步聲,但隨即就切換到榮光丸上船員看見海中浮現哥吉拉白色光芒的場面。這時候標題才下來。接著畫面一轉,銀幕上出現哥吉拉進行第二次攻擊後,變得滿目瘡痍的東京市區。然後一個名叫史提夫&iddot;馬丁的男子被送進醫院,之後的劇情都是透過這名男子的回憶來進行。
史提夫&iddot;馬丁是芝加哥的通訊社《世界新聞》的海外特派員,由於芹澤博士是他大學時認識的朋友,因此在前往開羅途中想順道拜訪他而前往東京,但卻剛好遇到哥吉拉襲擊日本。在原版的哥吉拉中,有荻原這個記者角色,代表新聞媒體在片中的觀點;他在大戶島進行採訪,探聽芹澤博士的秘密發明。他應該就是塑造出馬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