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第2/4 頁)
城外二十里,軒轅晦極是不捨,而趙詡因這幾日國師並未再刁難,也難得有些離情別緒。
飲過了送行酒,國師縱馬向前,對軒轅晦點點頭。
軒轅晦會意,亦上前幾步,二人到一空曠處停住。
&ldo;王爺自幼喪母,前不久又失了父親,現在身邊已沒有什麼長輩了。&rdo;國師從來空洞縹緲的鐵灰色眼裡竟有了些許溫情,&ldo;這段時日,我仗著與王爺父輩年紀相仿指手畫腳,許是有些倚老賣老了。&rdo;
軒轅晦看著他笑,&ldo;在我心裡,國師如同舅舅。&rdo;
鮮衣怒馬的少年立於驕陽之下,天上浮蕩來去的層雲卻讓他的臉顯得晦暗不明‐‐一半磊落明朗,一半多疑陰鬱;一半溫和良善,一半尖刻狠辣;一半堅忍不拔,一半嬌生慣養。
一半漢,一半胡。
國師對上他如湖水般湛藍深邃的眸子,笑道:&ldo;可惜王爺對王妃情深如許,不然若是有了子嗣,定然也如王爺一般麗質天成。&rdo;
軒轅晦蹙眉,正想說些什麼,又聽國師繼續道:&ldo;不過也不打緊,西域某國不是也有子母河的傳聞麼?更何況,我也曾有幸得到幾本失傳已久的古籍孤本,裡面有些秘術細究起來頗有幾分意思。&rdo;
他越說越離譜,軒轅晦聽的尷尬,趕緊打斷他,&ldo;先不說這個,小王的禮物還請國師帶給舅舅,另外,此物乃是母妃所留,生前未有片刻離身,還請國師幫忙帶回故土,或找個地方葬了,或交給她生前至親,也算是讓此物代母妃落葉歸根。&rdo;
他從袖中取出一根念珠,雙手捧給國師。
只見那念珠由一百零八顆相同大小的翡翠圓珠和六顆碧璽佛頭串成,一看就知絕非俗物。
國師鄭而重之地接過,對身後的回紇侍從吩咐幾句,調轉馬頭,&ldo;漢人有句話,叫做&l;人生聚散,信如浮雲,地北天南,會有相見&r;,今日我便將這句話贈予王爺,希望你我再見之日,便是王爺鼎定之時。&rdo;
軒轅晦下馬,長揖在地,&ldo;恭送國師。&rdo;
國師不再看跟著行大禮的趙詡等人,逕自一抽馬鞭,逕自去了。
&ldo;嘖嘖,到底我們這些人也勞心勞力地陪了他一場,到頭來還是比不得王爺貴重,連句再會都沒撈著,如何不讓人寒心。&rdo;趙詡打趣。
軒轅晦按捺下心中不捨,拿腔作調道:&ldo;連胡人的國師都欽服不已,足見本王人心所向,王妃該為本王高興才是,如何就吃起味來?&rdo;
趙詡翻了個白眼,&ldo;今日無事,不如我與殿下四處走走?&rdo;
軒轅晦知他有事商議,卻笑道:&ldo;難得王妃有如此興致,小王敢不奉陪?&rdo;
二人跑馬到了肅州城外一小土丘之上,朔風獵獵,軒轅晦將趙詡大氅攏了攏,才道:&ldo;為何不回屋裡商量?&rdo;
&ldo;一時興起耳。&rdo;趙詡以馬鞭指著前方縱橫交錯的田壟,&ldo;原先那處是什麼,殿下可還記得?&rdo;
軒轅晦眯起眼睛,不假思索,&ldo;似乎是一片山槐林?&rdo;
他們剛到肅州之時,曾一同探訪肅州人文地理、風土人情,幾乎踏遍肅州每寸土地。
&ldo;不瞞殿下,儘管我先前屢次勸殿下要心存希望,永不言棄,可我第一次見識肅州貧瘠時,還是難免頹喪,&rdo;趙詡眯起眼睛,頗有幾分感慨,&ldo;那時候的景況,說是昏天黑地也不為過,誰都看不到出路,前方唯有一片晦暗。&rdo;
軒轅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