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頁(第2/3 頁)
輕輕,修為卻超越陳國歷代君主,道友、門客眾多,德行俱佳,朝堂上,多得官員讚賞。
可,功高蓋主,老陳王如何忍受,被打壓的兒子,比自己聲望更高。
老陳王認定宇文博是私自修行,違背列祖列宗的訓誡,要治宇文博忤逆君主的罪,除非他放棄修為,外遷封地。
外遷,相當於是終身禁足,宇文博寧折不彎。老陳王的不喜愛,漸漸地變成厭惡,又不能堂而皇之地判罪,一籌莫展。
陳國還是老陳王的陳國,他的想法,直接改變著朝堂上的風向。
與六公子宇文博交惡的大臣,出了不少餿主意。
有一人在朝上,當著眾大臣的面,上書老陳王。&ldo;陵縣近年來越發亂了套,多位將軍皆不能帶給陵縣和平,而六公子無論是修為還是品行,大家有目共睹,是平定陵縣的不二人選。&rdo;
跟著,三公九卿全部附議,&ldo;懇請六公子宇文博出征陵縣,解救陵縣百姓。&rdo;
這分明是商量好的結果,老陳王仍然做出一副心疼兒子遠徵,有所傷痛的模樣,不同意眾人的意見。
太尉再次進諫,&ldo;陳王萬不可感情用事,當以天下黎民百姓為重啊。臣想,六公子定願一馬當先,為陵縣百姓謀得福祉。&rdo;
眾臣隨著太尉的有意指引,目光都看向宇文博。
而宇文博並無此意,眾人逼迫之下,舉棋不定,保持沉默。
老陳王裝出面上猶疑,有些為難之色,丞相便適時當了那解疑的人。
丞相手執象笏,分別向陳王和宇文博行了禮,針對癥結所在,下了重藥。
&ldo;王上,平定陵縣刻不容緩。六公子乃王孫貴胄,身份足夠,又文武雙全,早年徵戰西北,瞭解雪山的形勢,是最佳人選。&rdo;
丞相跪在金殿上,擲地有聲,&ldo;六公子遠徵陵縣,為國為民,如能凱旋,必定,也當得起國本之重。&rdo;
丞相此言,不可謂不荒唐,宇文博冷笑。
這些人,為了讓他能名正言順的死,不惜下了如此重的誘餌,他又如何看不透。
立太子非同小可,豈是平復陵縣就能換來的,丞相卻能如兒戲一般,輕鬆訴之於口,無非,就是想要逼迫宇文博上戰場罷。
但是能換來太子位的戰場,又哪裡有輕鬆可言。
先不說陵縣地勢崎嶇,易守難攻,僅是惡劣的天氣,就不易徵討。
就算萬幸,死裡逃生,奏響凱歌,三公也留有萬全之策,挖下不知多少陷阱留給他,讓他無法活著回朝。
更好笑的是,老陳王殺他心切,不假思索,拍案立決,當眾允諾丞相的建議。
紆尊降貴,為了這個不喜愛的兒子,御筆親書,立下聖旨。
上書:寡人登機幾十載,惜年事漸高。恐日後國之無主,今特立儲君,以固國本。王六子宇文博,徵討陵縣有功,穎才具備,天下歸心,有乃父之風範,可以承宗廟,立為太子。佈告天下,鹹使聞知。
而後,加蓋王印,送往宗廟加封,宇文博如果不出徵陵縣,聖旨便作廢。
宇文博被迫捲入其中,朝廷上下多數人支援,無法全身而退,不得不出徵陵縣。
他內心明鏡一般,這次遠徵,凶多吉少,甚至是必死無疑。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他又怎能認輸。
☆、第 30 章
宇文博打定主意,他要置之死地而後生。不僅要活著回來,勢必坐上那至尊之位,要老陳王后悔,今天立下的聖旨,是多麼草率而又可笑的行為。
</br>
<style type="text/css">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