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頗有喜感(第1/2 頁)
黃宗羲堪稱晉升速度最快的年輕官員,沒有之一。
時至今日,未滿三十歲的他,不僅身居稅部尚書之位,更躋身內閣,成為七位閣臣之一。
不僅如此,他還對江南的“復社”進行了重整,從中選拔出一批德才兼備的學子推薦給朝廷,為近年來大明的發展立下了不朽功勳。
加上其學富五車,文采斐然,被當代的學子尊為“文壇領袖”。
儘管黃宗羲師從嚴謹刻板的劉宗周,卻絕非迂腐之輩,尤其在朱琳澤的影響下,已然成為新政的堅定擁護者。
他此刻起身發言,眾人皆愕然,畢竟黃宗羲也可算作黃道周的半個弟子,此刻公然唱反調,著實令人意想不到。
黃宗羲向著朱琳澤拱手施禮,而後沉聲道:
“陛下曾言,民族貴於社稷,社稷貴於君王,對此,微臣略有淺見。
臣以為,社稷也是民族,然其乃一時之民族,諸多朝代的社稷累加之,方為民族之成長曆程。
而君王是社稷的首領,其職責在於使天下蒙其利,而使天下免其害。
簡言之,君王須擔當起‘抑私慾、興公利’之重任。
然我中華一族的歷代君主,無論賢明抑或昏聵,於‘抑私慾’之舉皆難以令人信服,蓋因彼等未解決‘抑私慾’的根源,即帝位世襲制。”
黃宗羲此言一出,眾人皆驚,其身為臣子,竟敢妄議君王,更將歷朝歷代之君王盡皆貶斥,實乃狂妄至極,大逆不道。
劉宗周氣得鬍子發抖,忍不住呵斥道:
“逆徒,不得胡言!”
黃宗羲朝著老師躬身行了一禮卻沒有停口,而是接著話題慷慨陳詞:
“除了陛下的歷代君王,都在做一件事,那就是讓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為天下之大公。
他們視天下為莫大的產業,傳於子孫,受享無窮。
殊不知‘上樑不正,下樑歪’,英明睿智的君主在位尚能壓制,可一旦君王后代昏聵無能,也就是社稷混亂的開始。
太祖皇帝為了讓建文帝可以坐穩江山,可謂煞費苦心。
其廢除相制,屠戮功臣良將,可到頭來卻出現了換湯不換藥的內閣制,而建文帝的江山也被燕王所奪。
何以至此?蓋因人人心中皆有一杆秤,皇帝既以天下為私產,文臣武將何不可,權傾朝野之宦官何不可,造反之匪首何不可?
陛下今日欲廢帝位世襲制,實欲從根源斷私利之念,使人人為公,人人融入我中華民族之偉大事業!”
這番話讓不少人陷入了思考,可一些老臣卻是氣得七竅生煙。兵部尚書範景文養氣功夫當場破功,忍不住破口大罵:
“豈料黃家世代忠良,竟出了你這等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徒。
常言道,子不言父過,臣不彰君惡,更何況是功高蓋世的太祖皇帝。
若無太祖,如今中華恐仍在韃靼鐵蹄之下,若無他,何來你黃家的顯赫門楣,若無他,又何來今日的陛下?若無陛下的賞識與提拔,你黃宗羲不過是一介區區秀才,連登堂入室的資格都無。
而今你不思報效,不思感恩,卻口出狂言,實乃該死!”
就在這時,文化部尚書陳子龍疾步上前,揪住黃宗羲的衣領,厲聲道:
“卑鄙小人,莫非你黃宗羲欲圖帝位不成?”
雖然黃宗羲不僅善於動口,也善於動手,可此時他卻是無奈苦笑:
“人中兄,黃某隻是就事論事,你又何必說這等誅心之言。”
陳子龍被稱為“明代第一詞人”,年紀不過三十,是年輕一輩中,在才華、官位、能力上僅能與黃宗羲比肩的存在。
“夠了!”朱琳澤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