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桃花源(第1/2 頁)
即便最悶熱的季節,對於生活在窯洞裡的人來說,只要不出門酷暑就不復存在。
近些日子,盤踞在惡虎嶺上的兩個吃貨迷上了知了猴的滋味,一天不吃都接受不了。
知了猴就是金蟬,各地叫法不一樣,不熟悉可以搜尋一下這裡不湊字數。
它是知了剛從土裡爬出來,還沒有褪皮時候的叫法,褪皮了就是知了。
每天晚上,兩人都會去後山搜刮一波。
根本就不用到處跑,農田裡那幾百棵刮掉皮的大樹,泛黃的樹幹上這玩意很是顯眼。
兩人每天天不黑就出發,提著燈籠在樹下轉圈,不到夜裡十一二點堅決不回家。
手電他們有,但電池不富裕。
肯這麼下功夫,收穫自然很大,平均一晚十多斤這讓兩人很是興奮!
這麼多肯定是吃不完的,於是就洗乾淨用鹽水煮熟,再用線串起來烘乾做糧食。
他們自然是不缺食物的,這方圓幾十裡的大山任由兩人隨意霍霍,不要說吃飽,就算吃好都沒問題!
可是做人哪裡有懂得知足的?
沒有人會拒絕可以擁有更多!
時間來到夏末秋初,山上早晚已經開始有些涼了,範黎冰又做起石匠的活,他要做一個石磨盤。
其實之前也做了幾個,但都不是很理想,湊合著能用但磨不出細面,說到底還是做工太粗糙了。
山上的白麵大米還有,也沒有發黴生蟲子,但口感已經開始變差了。
現在白麵蒸的饅頭,味道比前幾個月明顯差了許多。
連陳洛這個嘴饞的,都是寧願喝玉米粥吃窩窩頭,都不頓頓白麵大米了。
小米煮粥米粒都沉底!
這都是沒辦法的事,糧食的保質期固然是有好幾年,但那是沒有加工過的。
無論白麵大米還是小米,都是經過加工破碎或者脫殼去皮後的食材,只要是經過了加工的糧食保質期都要縮水好幾倍。
那個年代沒有真空包裝,即便做到了不返潮生蟲子,保質期能有個一年多也就頂天了。
當然了,那個年代對於保質期的要求比現在要低許多,只要沒有發黴變質生蟲子,吃不壞肚子就都算保質期。
只是畢竟接近保質期極限了,糧食無論是品質味道還是營養都已經大幅度下滑了,其距離變質已經不遠。
好在也快熬出來了,穀子眼看過不久就可以收穫了,玉米也就一個多月的時間就能成熟,現在正是吃嫩玉米的時候。
再堅持一個月,等新糧下來,現在儲備的小米那就都是餵雞的飼料了。
但是,糧食收穫了就能端上飯桌麼?
小米要脫殼,玉米要磨成粉,最起碼得破碎開來,煮粥也得玉米碴子不是?
你總不能把整粒的玉米煮著吃吧?
好吧,那樣確實也能食用,但日子不是那麼個過法。
已經進入文明時代了,沒必要再退化回去做野人。
還記得最初來到這個世界,自己是怎樣處理玉米粒的?
那是直接拿著石頭砸!
煮一頓粥,要砸好幾分鐘時間才能湊夠足夠的玉米粉。
好吧,玉米還能用石頭砸,可穀子又該怎麼處理?
居家過日子,在那個年代生活在村子裡還好,有些工具可以公用或者拆借,有些活計可以請人幫忙,大家互幫互助抱團取暖。
像他們這樣的獨門獨戶,問題就來了。
除非是一成不變的生活,否則只要是想有點改變,那就一大堆麻煩,啥都缺!
今年田裡的莊稼長的很好,玉米秧子長了有兩三米高,秸稈粗壯的一把都攥不下,葉片都是黑綠黑綠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