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第2/2 頁)
,指使一些中國船隻在中國沿海掠奪,鄭芝龍身為與荷蘭人合作的海盜之一,為荷蘭人執行在臺灣海峽攔截前往馬尼拉的中國帆船的任務。同年夏秋之交,荷蘭人在明軍的壓力下撤出澎湖,轉移到臺灣大員,修築&ldo;熱蘭遮&rdo;和&ldo;赤嵌城&rdo;兩個要塞,侵佔了臺灣南部地區。
1625年春,鄭芝龍棄荷蘭人,率眾往來於臺灣與日本之間,開始了亦商亦盜的海上生涯。同年八月,李旦在日本病逝後,他的事業全歸這位義子掌控,鄭芝龍由此成為海盜集團首領。
門戶自立的鄭芝龍,不斷招兵買馬,繼續擴大勢力。先後合併了當時臺灣的其他漢人武裝力量,又從大陸招募人員到臺,並從福建招徠了鄭興、鄭明、楊耿、陳暉、鄭彩等部將。他把部下分設為參謀、總監軍、督運監守、左右謀士等機構,進行有效管理,建立了初具規模的鄭氏地方統治政權,成為當時海上最大的武裝集團。
鄭芝龍海上勢力的日益擴張,引起了明朝統治者的恐慌,屢次派兵追剿,均以失敗告終,這使明朝政府重新認識了鄭芝龍的力量。在無力繼續剿滅鄭芝龍海盜集團的情況下,朝廷意圖利用鄭芝龍與荷蘭人抗衡,同時剿滅其他&ldo;海盜&rdo;,因此改變了對鄭芝龍的策略,由消滅變為綏撫。而鄭芝龍也早有歸順朝廷之心,他雖然擁有龐大的財力,也有相當的軍事實力,但在政治上始終沒有地位,在人們特別是朝廷官員的眼中,他只不過是一介海盜頭子。鄭芝龍曾私下派心腹部將對明軍的將領們說:&ldo;苟得一爵相加,當為朝廷效死力,東南半壁可高枕矣。&rdo;崇禎元年(1628年)八月,在泉州知府王猷的建議下,福建巡撫熊文燦派盧毓英對鄭芝龍進行招撫,鄭芝龍率部嚮明朝投降,詔授海防遊擊,任&ldo;五虎遊擊將軍&rdo;。於是,鄭芝龍離開了多年經營的海上貿易根據地臺灣,轉而坐鎮閩海,此時他已有部眾數萬、船隻千餘。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