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小時 六樓口腔科(第1/3 頁)
桐花路中街的私立協濟醫院,去年年底才建成。
醫院佔地約有三萬多平方米,共有三幢大樓,正前方的六層建築,外鋪一層九十年代流行的碎石子表面,然而很舊的正是主樓;主樓後並排著兩幢五層高的大樓,右邊一幢是經過改頭換面的內科住院部,左邊一幢嶄新的粉色大樓就是外科部。
之所以建成不到一年的協濟醫院中會混雜有如此老舊的建築,是因為協濟醫院的前身,是一間不景氣的公立醫院。
直到這間小縣內唯一的醫院易主,孫正都未曾造訪過它。
他實在很厭惡管理混亂的公立小醫院,空氣裡總是瀰漫著不潔淨的氣息,彷彿每一顆微粒都是超爆炸性病毒,無時無刻不威脅著他敏感的鼻。
公立小醫院,本名桐花醫院,慘淡經營十年後,一位路姓老闆收購了醫院,經過五個月的改造重建,終於再度投入了運營。
若不是孫正前幾天磕碎了門牙,難看至極,想必他仍是不打算拜訪這家醫院。
原先公立醫院略帶中國風的大門被拆得一乾二淨,修成瞭如今大受歡迎的闊氣的歐式米色大門,然而乍看之下,卻如同房地產公司為吸引客戶而刻意打造的金貴大門一般。
孫正走進那光線黯淡的主樓。
朝向不好,他皺眉。
的確如此。正因為朝向問題,桐花路中街上形成了奇特的局面。路的左邊,即協濟醫院所在的一邊,真正運作的系統只有一家,也就是協濟醫院。醫院的左方原是一家海產品加工廠,出於各種各樣的原因,早在五年前就倒閉了,至今此處仍是殘缺不全的廠房,向街一面都是支離破碎的玻璃窗和千瘡百孔的外牆。除此之外,醫院的右方是一片荒蕪的空地,被用作臨時停車場。而這個大型停車場卻屬於對面的兩家酒樓。與這邊的慘淡經營相比,那邊是生意興隆,人來人往,火爆非常。
這樣局面的形成,大概是因為桐花路始建於八十年代初,城市規劃時地理方位和採光因素未得到充分考慮,導致桐花醫院一天中有3/4的時間見不著太陽。
總之,孫正四處打量之後,對協濟醫院的陳舊主樓作了簡短的評估,結論是:風格過時,採光不足過於陰暗,整潔程度還行。
孫正在一樓掛號處稍微排隊等候了一會,就掛到了號。
口腔科在最頂層六樓。
難得一傢俬立小型醫院有如此熱鬧的時候,電梯的指示燈走走停停。
電梯大概仍是好幾年前修的那個,相當古舊。外面一層綠色的漆,少部分已經剝落了,露出了銀色的金屬內裡。按鍵也不甚靈光,按的人多了,表面起保護作用的透明塑膠已經碎裂,向中心凹陷。孫正用力摁了好幾次,終於顯示了向上的鍵頭,看來螢幕顯示還比較完好。
電梯終於停在了一樓,果然太舊了,開門相當緩慢,像是一寸寸地向左右兩邊分開。
一位頭髮花白的老太太拄著柺杖半天才走了出來。
孫正又得出一個結論:電梯連關門都很遲緩。
路姓老闆大概也並非什麼財大氣粗的主兒,否則如此上不了檯面的主樓為何不徹底整修呢?
順利到達六樓。
門又一寸寸地左右分開。
迎面竟是一面鏡子!明晃晃的,映出緩緩分開的電梯門和孫正面部僵硬的模樣。
多半是為了讓患者檢查自己的牙齒吧!孫正有些發牢騷地想道。
孫正走出電梯,鏡子裡映出電梯門漸漸合上。
他轉過頭來,是一條長廊,兩邊是淡藍色的玻璃門,門裡有幾位穿著白大褂的口腔科醫生在忙碌。
沿著曲折的長廊走過去,孫正終於進入了口腔科,一位醫生正用力鑽著一位病人的牙齒。
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