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頁(第1/2 頁)
第二個電報學堂要數天津電報學堂了。1880年津沽電線架設之初,李鴻章即於是年10月派員在天津設立電報學堂,聘丹麥大北電報公司洋人來華&ldo;教習電學打報工作&rdo;。李鴻章認為,自己設學堂培養電報人才,可以做到&ldo;自行經理,庶幾權自我操,持久不敝&rdo;。可見設電報學堂是為電報業利權能握於自己手中。事實上,天津電報學堂在電報事業發展中的作用是很大的。隨著津滬、滬漢、滬浙閩粵等電線的架設,對電報人才的需求甚力迫切,一時&ldo;皆由天津學堂隨時撥往&rdo;。因學生供不應求,於是又促進了學堂的發展,在一年之後,天津電報學堂即&ldo;招諳習英文學生四、五十名一體教習。&rdo;但仍不敷用,左宗棠於1882年在南京設同文電學館,此學館採取淘汰制,所招學習電報的幼童,先是寬其人數,而後在學的過程中考其資質,做到&ldo;聰穎者留,魯鈍者去&rdo;。1883年電報向全國各省推廣,到處需才,在上海成立了較大的電報學堂,從此,上海實際上成為訓練電報人才的中心。誠如李鴻章所說,&ldo;因推廣各省電線,在上海添設電報學堂教習學生&rdo;,以分撥各地值報。
實學館 具有名實相副的實業學堂意義的實學館之設,當推廣東為先,倡之者是兩廣總督劉坤一。他鑑於廣東同文館生徒僅學外國語言文字,不務實業之學,且&ldo;專用旗人子弟,一味訓課時文,雖仍聘一英員教習,略存其名&rdo;的&ldo;毫無實際&rdo;的教訓,認為當前形勢發展,務實的&ldo;西學館之設,誠為急務&rdo;。乃於1876年&ldo;以銀八萬元購買黃埔船澳為將來擴充機器局及開設西學館地步&rdo;。這種西學館的特點,&ldo;自不在外洋語言文字之末,以力求實際為是&rdo;。劉坤一為辦好這種西學館捐銀15萬兩。廣州西學館雖為劉坤一所提倡,卻成於後來任總督的張樹聲。張氏在論述辦西學館的目的時說:中國&ldo;開廠造船,設局簡器,講求效法,積有歲年。而步其後塵,不能齊驅競捷;得其形似,不能開逕自行。則以西學入門層累曲折,皆有至理,不從學堂出者,大抵皮毛襲之,枝節為之,能知其所當然,不能明其所以然也。&rdo;他認為只有學習西方科學技術知識,才能有所創造。於是利用劉坤一的15萬兩銀子,勘得黃埔對河之長洲地方,購有西人船塢,船塢中有輪機,&ldo;可為考證學業之資&rdo;。 1880年冬開始興工,一年後竣工開館。取名&ldo;實學館&rdo;。學生主要學習製造。聘在籍丁憂之翰林院編修廖廷相總辦館務。他說這樣,&ldo;稱名正而言之順,任人正而學者從&rdo;。
1878年劉坤一原在廣州機器局附設有西學館,半天學習理論知識半天參加製造等勞動。劉坤一對於張樹聲另設西學館頗育微詞,他在《復黎召民》函中說:&ldo;張振帥奏開西學館,而指明先學製造。然溫瓞園所辦之局,非製造而何?何以不就現在振頓,而必另開一館?是否別有深意?&rdo;這實際上是反映湘淮系之間的矛盾。
廣州實學館的教學方針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這一點張樹聲講得頗為明確,他與人書雲:&ldo;駕駛之材,雖始於學堂,而必成於練船;且學堂功課又自分途,此學問之所以不可不分流別也。中國言西法,往往襲其皮毛,不求實用,誠不獨詩賦策論為然矣。&rdo;但實際情況在開館之後並不如張樹聲的預期,學生主要&ldo;肄習西洋語文、演算法,……此外有關兵事諸端,未能肄及。&rdo;1884年張之洞繼任兩廣總督後,&ldo;察看該館生徒學業,尚堪造就,改名博學館&rdo;,意思是比之實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