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之亡(第3/4 頁)
恪、孫弘、孫峻等人輔政,曹魏大將軍司馬師乘機發難,曹軍兵分三路,與吳國爆發了東興之戰。魏東路軍這邊,以司馬昭為都督,率領諸葛亮的族弟諸葛誕以及徵東將軍胡遵等領兵7萬,直逼東興;吳國這邊以諸葛瑾的長子——諸葛恪為統帥,率軍4萬,迎擊向東興進攻的魏軍,東興之戰,魏軍大敗,死者數萬人,東路軍都督司馬昭也因此被削去了爵位。東興之戰後,託孤首輔諸葛恪因大敗曹魏,被吳主孫亮進封為陽都侯,並加封其為丞相,兼荊州、揚州牧,總督中外諸軍事,諸葛恪此後便變的驕傲自滿,目中無人,建興二年三月,諸葛恪不顧眾人反對,徵發二十萬人伐魏,結果此去吳國是損兵折將,毫無建樹,待到諸葛恪被詔回建業後,依舊是我行我素,傲慢無禮,宗室孫峻等人不久便設計殺了諸葛恪,之後,吳國大權便落入孫峻手中,三年後,孫峻病死,其又將權力交給從弟孫綝,待到了太平三年,權臣孫綝竟廢黜了吳主孫亮,並立了孫權的第六子孫休為帝。
不久,權臣孫綝便被吳主孫休聯合張布、丁奉等人殺死,孫休在位期間,採取修養生息的政策,吳國國力也因此恢復了不少,可惜就在季漢滅亡後的第二年,孫休也於太平三年病逝了,孫休病逝後,吳左典軍萬彧便向當時握有實權的丞相濮陽興、左將軍張布,推薦了前太子孫和的兒子——孫皓即位,此時正值交趾叛吳降魏,國內人心惶惶,為了安撫人心,吳國眾官員也覺前太子孫和的兒子比較合適,孫皓繼位後,施行了不少的善政,但不久後,孫皓的性格便發生了大變,原來自司馬炎篡魏建晉後,為了一統天下的夢想,司馬炎便苦求破吳之策,此時吳國尚有陸抗、陸凱等重臣苦撐,有人就提議給吳國送些五石散,原來當年張仲景為了治療瘟疫,發明了寒食散這個藥方,而寒食散主要是由五種石頭做為主藥,而後來就有人發現隨著這五位主藥的劑量增加或減少,竟可使人神明開朗,體力增強,於是,便有人將此方改名為“五石散”,專門賣於那些達官貴人,而最早食用此方的名士便是何進的孫子——何晏,何晏耽聲好色,他食用了此方之後,發現此方有“壯陽”之用,於是此藥名便漸漸傳來了。
吳主孫皓得了此藥後,一開始確實是神清氣爽,體能增強,但時間長了,人的性格便如那五石藥性變的燥熱繪烈,孫皓吃了五石散後,便有些迷失自我,此時的東吳已完全處在晉國的包圍裡,然孫皓還主動去攻打晉國,此消彼長下,吳國國力是越來越差,由於孫皓性格大變,東吳丞相步騭次子,西亭侯、昭武將軍步闡受孫皓徵召,前往都城建業,步闡家三代人守衛西陵已有四十餘年了,如今接到命令要他離開西陵,步闡怕是有人在孫皓面前誣陷他,欲對自己不利,於是步闡舉西陵城投降晉國,司馬炎在洛陽見到其送來的人質,便立即派遣荊州刺史楊肇,率軍前往西陵迎接步闡,又令車騎將軍羊祜率步軍攻打江陵,以救援步闡。而吳國這邊,也立刻派遣陸抗率軍攻打步闡,就在陸抗布好大陣時,誰知其手下將軍朱喬、左營都督俞贊竟也向晉國投降了,陸抗得信後,認為晉軍必定會依據俞讚的情報,攻擊吳軍中最弱的外族部隊,於是他將計就計,改派精兵守候,最後也如陸抗所料,晉軍被殺得大敗,西陵城也被吳軍攻破。
西陵之戰後,晉軍不敢再小覷陸抗,吳國也因此得以喘息,然孫皓也不知是不是吃多了五石散,他竟以為晉國不過如此,於是他又幾次對晉國用兵,可惜卻是徒耗國力,此時也正值晉國後方鮮卑作亂,加之賈充等人反對繼續攻吳,吳國與晉國之間的戰爭也被拖延了下來。天紀三年,王濬上書水軍已成,於是司馬炎下令,以賈充都督司馬伷、王渾、周浚、王戎、胡奮、杜預、王濬和唐彬等八部,分六路大舉伐吳,其中,司馬伷等六將分別進攻建業的外圍,以及武昌、夏口和江陵等地,而王濬和唐彬則率領新練的水軍從益州延江而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