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 憾失姻緣(第2/2 頁)
自己所要做的,便是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
至少這時候的崔澈還沒有想過要造反。
造反這條路風險太大,崔澈生在富貴之家,又怎會一門心思去當個反賊。
而楊堅也確實是個有作為的皇帝,學好了本事跟著楊老闆,也不愁沒有用武之地,不能青史留名。
次年,即公元579年,早在即位時,天子便已下詔,以今年為大成元年。
宇文贇自是荒淫不孝,但也不全乾壞事,在楊堅等一眾心腹的推動下,在正月的朝會上,與朝臣們拋棄了鮮卑服飾,改穿漢魏衣冠。
又置四輔官,北周依託周禮改制,所謂四輔官出自《尚書大傳》:古者天子必有四鄰,前曰疑,後曰丞,左曰輔,右曰弼。
宇文贇以大冢宰越王宇文盛為大前疑,相州總管蜀國公尉遲迥為大右弼,申國公李穆為大左輔,大司馬隨國公楊堅為大後承,輔佐君王。
大成元年二月,周主宇文贇終於騰出手來準備對付王軌。
王軌是先帝心腹,便是他在前些年一直鬧騰著太子無德,進言廢立,算是宇文贇最忌恨的人物。
之所以先殺宇文憲及其黨羽,不過是這些人都在長安,殺之不過一道旨意而已,而王軌卻拜徐州總管、都督七州十五鎮諸軍事,坐鎮淮北,是名副其實的地方實權派。
使得宇文贇不得不壓制仇恨,緩緩圖之。
然而宇文憲被殺,卻也讓王軌心知死期將近。
宇文憲與天子往日無怨,近日無仇,尚且無罪受戮,自己和宇文贇仇怨之深,又怎能倖免。
還不等宇文贇謀劃該如何除去王軌,王軌便對親通道:
‘昔日進言易儲,完全是為了社稷考慮,今日大禍將至,定難倖免,徐州牽引整個淮南,與南朝相鄰,我若據城相投,易同反掌。
‘但我不能違逆忠義氣節,況且我蒙受先帝厚恩,當以死報效,如何能夠辜負先帝。
‘我就在此等待一死,不作其它考慮。希望千載之後,世人知道我的忠心。’
這番話傳進長安,宇文贇也無需再去處心積慮,他不顧朝臣勸阻,命內史杜虔信孤身往徐州賜死王軌。
終於除去了心腹大患,宇文贇環視朝堂,再也沒有了那些令他厭惡之人,但國丈楊堅的勢力卻引起了宇文贇的警覺。
曾經併力應付王軌等人廢儲攻勢的一對翁婿,終於除去死敵之後,卻也陷入了對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