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江南叛亂(第1/2 頁)
李德林在朝為官十四年,最終落寞離開大興,前往懷州任職,無一人相送。
其子李百藥也辭去東宮官職,回去安平縣老家隱居,以避災禍。
隨著李德林被貶,關東士人之望,也不可避免的落在了崔澈頭上。
畢竟崔澈的官職最高,爵位最貴,出身也是一等一的顯赫。
崔澈清楚李德林為何會受到朝臣們的排擠、打壓。
他們這些人,祖上要麼是跟隨賀拔嶽入關,要麼是輔佐宇文泰對抗高歡,你李德林是何出身,既非關隴勳貴,又不是五姓七族,也配騎在眾人頭上當宰相?
莫非你也娶了公主!
與此同時,趙文派來的信使已經快馬來到燕國府,告知崔澈,宇文芳與穆邪利相繼誕下一女。
得知她們母女平安,崔澈也鬆了口氣,趕忙向祖母、姑母報喜,卻是宣稱穆邪利得了一對雙胞胎。
封老夫人與崔昭容開心是開心,卻也不免有些遺憾,要生的是男嬰雙胞胎,那該有多好。
一來崔季舒這一脈,也確實人丁單薄。
其次,作為古人,難免會有重男輕女的思想。
楊麗華對此倒是不怎麼在意,無論是男是女,都威脅不到她的親兒子,她也樂於展現嫡母的大度。
想當初,她甚至還把周靜帝宇文闡真的看做了自己兒子,多番維護,不惜與父親鬧翻。
也許楊堅夫婦就是愛她的質樸純真。
崔澈沒有急著給兩個女兒起名,將來侍妾與外室們來了大興,等見到女兒再來想名字,也不遲。
趙文、李青牢記崔澈的叮囑,先讓宇文芳、穆邪利坐了月子再啟程。
五月初九,楊堅有感於將士們居無定所,於是下詔,自今以後,凡是軍人,都隸屬各州縣,墾田種地,戶籍及賦稅管理與普通百姓完全相同。
同時廢除崤山以東、黃河以南等地新建立的軍府。
六月初五,又下詔,年滿五十以上者,免除徭役,改為收庸代役,也就是收取實物,代替服役。
而隨著李德林被貶,朝廷又有重大的人事變更,主持門下省才一年的納言楊素進位內史令。
由於虞慶則已經改任右武侯大將軍,三省之一的內史省,也就是後世的中書省,由楊素獨掌。
當天,一眾朝官來到楊素府上祝賀,崔澈也在其中。
滿朝文武都知道崔澈與楊素關係好,但也沒人知曉二人早已結下暗盟,守望相助,約定共同輔佐楊廣爭奪儲位。
畢竟崔澈、楊素二人都是出了名的好人緣,崔澈與蘇威同樣是密友,與吏部尚書牛弘也常有往來。
楊素就更不用說了,當初李百藥與其妾偷情,楊素都能贈錢數十萬,成全二人的好事,更向朝廷舉薦李百藥為官。
這份氣度,就連崔澈也是服氣的,誰又不想與楊素交上朋友。
楊堅連發兩道詔令,寬撫軍民,自以為江山穩固,而南方舊陳之地,卻是暗流洶湧。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江南便有一則離譜的流言,在各地傳揚,聲稱朝廷要將江南之民,遷入關中。
也不怪民眾多想,當初楊堅在平定尉遲迥後,還曾經打算遷徙部分關東之人,充實北疆,要不是楊勇、楊廣兄弟二人難得的齊心勸阻,說不定還真就成行了。
這條流言的源頭已經難以分辨,但它的擴散與傳播,少不了野心勃勃之人的推波助瀾。
一時間,江南輿論譁然,士民們對隋朝的憎惡更上一層。
此時的南陳舊地,就好像坐在一個火藥桶上,就等著有人點起第一顆火星。
開皇十年(公元590年)十一月,楊堅在南郊祭祀,向天地祈福。
這場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