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 圍困無錫(第1/2 頁)
崔澈只留了少量府兵守衛晉陵,等待揚州總管府派人前來交接防務。
其餘接近七萬大軍,盡數隨他南下無錫。
開皇十一年(公元591年)二月初八,崔澈領軍抵達無錫城下。
七萬大軍在城外結陣,旌旗蔽空,殺氣騰騰,也讓在城樓上眺望的沈玄懀、顧世興、葉略、陸孟孫一干人等,驚駭變色。
“隋軍勇銳,不可與之出城浪戰。”
吃過大虧的顧世興搖頭道。
他就是輕信了鮑遷,說什麼城池不可死守,當出城交戰,挫敵銳氣。
結果倒是把晉陵守軍計程車氣全給打沒了。
沈玄懀聞言頷首,自己麾下雖然也有六萬大軍,但良莠不齊,真要出城與隋軍野戰,只怕難有勝算。
起初聽說隋軍不納俘虜,沈玄懀以為激勵將士,便能與隋軍一戰,哪知道細作也打聽到隋軍內部同樣是高壓手段,但凡無令後退者,無論職位高低,都逃不過一死。
狹路相逢勇者勝,既然雙方都是勇者,自然要看各自的殺人技藝,這一點,叛軍無論如何也比不過隋軍。
堅定了死守之心的沈玄懀將目光望向南方。
想必高智慧、汪文進也不會見死不救,若是自己覆滅,難不成他們就能獨善其身。
高智慧與汪文進都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在接到沈玄懀的求援後,就已經在組織軍隊北上救援,只不過路途遙遠,非旦夕能至。
崔澈只有抵達無錫的當天,在城下結陣,炫耀武力,之後便一直圍而不攻,僅僅在城北堆積土山。
由於有八千騎卒輪班遊戈,護衛土山,城中叛軍也不敢出城阻撓,只得眼睜睜看著土山越壘越高。
在此期間,史萬歲已經將義興三千守軍的首級盡數送來,他是在抵達義興的當夜,親領三十餘騎,襲占城門。
崔澈大肆徵調軍中騎卒,參與奪門的三十騎,還是憑著親兵身份,才免於抽調。
城門失守,一萬隋軍湧入城中,輕易奪取了義興。
史萬歲沒有留下活口,大肆屠戮叛軍,但對無辜民眾卻是秋毫無犯。
倒不是他有多麼愛民,告示上說得很清楚,只誅叛逆,不傷百姓。
韓擒虎就是違背了命令,縱兵在南陳宮殿內,凌辱宮人,戰後被追責,沒有被加賜爵邑。
史萬歲承襲父爵,為太平縣公,卻也想把爵位往上提一提,不說國公,至少也得是個郡公,說話才能大聲吧。
故而在渡江之前,他就已經告誡麾下部眾,禁止趁機劫掠百姓,誰要是擋了他升爵的路,他就要砍誰的腦袋。
在接到崔澈的最新調令後,史萬歲安排了兩千人留守義興,等待江北派來軍士駐防,自己則領餘眾前往無錫與崔澈匯合。
另一路的崔弘度,也只是在江陰遭遇了抵抗,在城下拖延兩日,這才破城。
崔弘度於江陰斬首上千級,盡數運往無錫,隨即領兵南下,抵達常熟的時候,這裡已經是一座空城。
由於陸孟孫領軍馳援無錫,常熟空虛,聽聞江陰的守軍慘況後,在崔弘度到來之前,陸孟孫留下的守軍早就一鬨而散,連城中百姓,也跟著逃難到了山林之間。
隨著常熟光復,崔弘度與吳縣之間再無阻礙,正當他興致勃勃正要領兵南下,直撲吳縣,襲擊城外叛軍的時候,卻得到一個離譜的訊息。
被沈玄懀留下圍困吳縣的顧子元,居然被蘇州刺史皇甫績一封書信給勸降了。
顧子元是蘇州人,曾受過皇甫績的恩惠,在沈玄懀離開後,曾派人入城,為皇甫績送上酒肉。
被圍困八十餘日,吳縣城中已經接近斷糧,這還是多虧了皇甫績統一分配吃食,才維持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