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 再往長安(第1/2 頁)
菩薩奴一早就與李密回了書院,崔澈是在用過早膳後,去的越國公府,約楊玄感一併去尋竇威。
隋朝建國已經十年,官場上,多的是人起起伏伏,只有竇威數次拒絕升遷,執意留在秘書省,當他的秘書郎,博覽藏書,精研學問。
在此期間,他只作為賑災副使與崔澈去過一回青州。
當崔澈與楊玄感聯袂來竇威的辦公廂房,竇威聽見腳步聲,抬起頭看了一眼,又低了下去,繼續看他的書籍。
崔澈很是驚訝,但楊玄感卻見怪不怪,他徑直走到竇威身前,崔澈也快步跟了過去。
聽見腳步聲近了,竇威再次抬頭,他眯著眼睛瞧了一會,才欣喜道:
“子澄、玄感,你們怎麼來了。”
崔澈這才醒悟,竇威這些年手不釋卷,讀起書來,不捨晝夜,早就成了近視眼,這年頭又沒有眼鏡,隔遠了當然看不清來人。
“自然是來尋你這個書痴。”
崔澈笑道。
楊玄感抽走了竇威手中的書籍,拉起了竇威就往外走,說道:
“走、走,吃酒去。”
竇威正當值,哪能答應,崔澈解釋道:
“我與玄感已經為你打過了招呼,你午後再回省衙也不遲。”
竇威在秘書省當差十年,也算是老資歷了,又是崔澈與楊玄感相求,官拜正三品的秘書監很爽快的給了竇威半天假期。
楊玄感之父為四貴之一的楊素,崔澈更是正當紅,秘書監也有意結下一份善緣。
三人出了秘書省,徑直去了隔壁的長安縣,尋到少年時常光顧的酒家,不僅擺設老舊許多,就連店家也換了人。
“先父去世後,這間酒肆就留給了我來經營,三位貴客且稍候,我這就去吩咐後廚準備酒菜。”
年輕的掌櫃回答了楊玄感的疑問,徑直去了後廚。
留下三人感慨物是人非。
長安城本就破敗,七年前,隋朝遷都龍首原以南的大興城,帶去大量人口,這使得龍首原以北的長安城更顯蕭瑟。
城中行人三三兩兩,靠窗的崔澈卻意外望見對街一名落魄老婦蹲在牆角。
楊玄感見崔澈望著窗外出神,疑惑道:
“子澄在看什麼?莫非是見著了熟人?”
“只是眼熟。”
崔澈收回了目光,卻也沒有多說。
竇威望向窗外,卻只看到一片模糊。
這名老婦人,崔澈倒也見過,正是北齊胡太后。
十四年前,崔澈與裴秀被楊玄感、竇威帶去妓院,正是胡太后與穆皇后準備開門迎客。
崔澈帶走了穆邪利,而當時四旬年紀的胡太后卻婉拒了好意,自言過去都是她與一群婦人共同侍奉男子,如今有這麼多男人圍著她,實在不願意離開。
一晃眼十四年過去,胡太后年近六旬,縱使她曾經的身份再怎麼高貴,也沒人肯來光顧。
早些年又沒有攢下積蓄,這才落得這般田地。
崔澈搖頭嘆息,卻也把這事拋在了腦後。
他的祖父崔季舒、父親崔長君、叔父崔鏡玄等人都是被胡太后之子高緯所殺,當年肯放下仇怨,給她們婆媳一條出路,已經難能可貴,更不會因為憐憫真的將胡太后接回家去。
崔大善人也不是什麼孤寡婦人都往家裡領。
不久,年輕掌櫃呈上了酒菜,三人舉杯交盞,暢敘舊情。
竇威其實與楊廣算是連襟,他的妻子是晉王妃同父的姐姐。
只是因為晉王妃出生在二月,被認為對父母不利,自小就被棄養,由舅父張軻撫養長大,姐妹間幾乎沒有往來,關係並不親密。
而晉王妃又與楊廣常在晉陽,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