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無為而無所不為,無為,也無畏(第1/2 頁)
學問不夠,應試教育來湊。
老師說過,不會,也不能空著,最起碼要寫個“解:”……不對,要填滿,閱卷老師怎麼也會給一兩分的。
可拉粑粑的勁的用了,手裡的紙還是一片空白,一個字都沒出現,“……”,翹了,寫不上去……小香香說的是真的,要出於本心才行……
莫慌,沒有要求時間,凝神靜氣,仔細想著下線時,惡補的各種姿勢……歪了,知識。再回想以往經歷過的幻境場面,漸漸有了感悟,餘光一晃,差點道心不穩,瑤瑤手中的紙上已經出現了大段的文字,沃德天!竟然不是菜譜!
阿彌陀佛,無量天尊,阿門……閉上眼睛,連忙收拾好道心,又趕緊找回剛才的感覺,沉澱之後,文思如泉湧。
“本為心源,道自性起。我輩修行者所務之"本",非外物所求,乃是向內照見心性之根本。如同拈花示眾,破顏微笑,直指本心即本性。仁為本體,道法自然,自性具足,皆在強調修行的根本在於迴歸本然清淨的覺性。若捨本逐末,縱使廣學經論、苦行修煉,終如逐浪浮萍,難見真章”。
“本在日用,道在平常。運水搬柴,無非妙道,不離日用常行內,直造先天未畫前。修行之"本"不在遠山罕跡,而在當下此刻的起心動念。持守根本者,能於灑掃應對間煉心,在待人接物中修德。正如無名散人學成後仍能隱於鴻鵠學院,將修行化入劈柴舂米的平常功夫。此等本立,方是真功夫”。
得罪了顏兄,借用一下你的書院前輩事蹟……
“本立則枝葉自榮。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修行若得根本,則萬法自然生髮。如同種樹先固其根,根深則葉茂;若只在枝葉上修剪,終是捨本逐末。聽聞一故事,一海鷗問另一海鷗:如何是道?答曰:去碼頭整點薯條。此中深意,正是教人放下對‘道’的執著,迴歸喝茶吃飯的根本平常”。
也不知道彭博士知不知道海鷗是什麼,薯條又是什麼……
“今人修行常見三疾:貪多法門而失根本,求奇求異而忘平常,向外馳求而昧本心。實則應為‘得一善則拳拳服膺’,也是‘絕學無為閒道人’,在如今如此時局:但看腳下,守住‘本分事’”。
“’本‘如大地,道如春苗。修行者若能深耕心田,護持根本,則不必刻意求道,道自會如春草般‘更行更遠還生’。此正合《中庸》"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的深意,亦是共通的修行智慧”。
“呼~”,完事!看了看自己的“卷子”,我滿意地點了點頭,縱橫網路十數年,我終於修成了其中翹楚人物,成為了一名自己滿意的合格鍵盤俠!
只是瑤瑤和小香香沒有偷偷玩石頭剪刀布就好了……在我完成的時候,原來大家基本都交卷了……我看了一眼豐滿的媽閨蜜,手中的卷子就脫手而出,被她收了起來。
我們一家三口,插科打諢了一陣,姬珏公佈了第二題:內部晦盲否塞,外部群狼環伺,我輩之人應該怎麼辦?
來了,來了,該來的總是要來的,第二題才是我著重準備的方向,我得意洋洋地看了瑤瑤一眼,不等她對我的挑釁做出還擊,我便開始作答。
“當今內憂如晦霧蔽日,外患似群狼裂帛,修行者既要如臨深淵履薄冰般清醒,更需效法,窮則變,變則通的智慧。此時修行已非獨善其身之事,當以聖賢心法為劍,斬破迷障”。
“修身為劍,正己化人。修三達德為三劍。‘智’劍,摒棄魯莽行事,須知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以智慧破除陰謀迷霧”。
“‘仁’劍,先天下之憂而憂,置之享樂,化為濟世行動”。
“‘勇’劍,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雖九死其猶未悔”。
“修行者在至暗時刻,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