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旁敲側擊聖主生疑 噓寒問暖驍騎動容(第4/8 頁)
了看他。
“哦?呵呵呵。原來你真是因為此事耿耿於懷啊!”
“蕭辰不敢,畢竟靖藝刺史已經在荊山一帶多次嘗試過分兵遊擊,雖說有得有失,但總體看了對我南軍更為有利。”
“嗯,這些朕都知道。”
“從之前的戰局來看,荊山尤為重要。因其背靠鍾離,面迎索虜邊界,故而與北軍接觸機會最多,所以我提出分兵之策,重點就在於荊山以及昌將軍所處的洛水東南。”
“我們整體由東南,向西北側的壽陽逐步侵蝕,各自為戰,在必要時互為照應,這樣既能損耗北軍有生力量,又能維持大軍耗費,進而早日逼近壽陽。”
皇帝聽後稍稍點了點頭。
“蕭卿雖非行伍,然一番分兵之策倒是有理有據。”
“只不過朕心裡亦有苦衷。雖推遲了時日,但分兵之策,終究實施過了,此事,便到此為止吧!”
“臣......明白!”
第一炮打空了!
事實已經定型,再追問下去,恐怕皇帝就不是這個態度了。
“那麼浮山築堰,你可有話要說?”
其實早在朝議的時候蕭辰就已經在琢磨了。
築堰既然已成定局,況且操辦此事的是臨川王和袁昂,即便康長明、昌義之等人再清廉再能幹,也避免不了別人的小動作。要是堰成了,壽陽城破,那就什麼都好說;要是大堰沒起到作用,這些人免不了都得背鍋。
這就好比窮途末路的賭徒,只此一搏,贏了就翻身,輸了也得拉個墊背的。
如此堪比臨界點、鋼絲繩上的決策,最好的方式就是不參與,看它以後變成什麼樣再說吧。
另一方面,祖𣈶一事已經傳遍了宮中。此時誰要是站出來說不能築堰,怎麼勞民傷財,怎麼滋生腐敗,陛下肯定會內心不爽,這也是為什麼徐修仁和周開逸會吃癟的原因。
他們是忠臣,敢於進諫是職責,更是好事,只是諫言的時機不合適罷了。
“回陛下,築堰乃是破壽陽城之根本,蕭辰不懂兵法,故而不敢妄言。”
皇帝聽後點了點頭。
“也罷,能有自知之明,亦是賢人君子。”
“陛下,我還有一事請奏。”
“你說。”
只見蕭辰起身來到桌案前,深深拱手作禮。
“我想娶環兒為妻。”
“還請陛下.......賜婚於我。”
話音一落,屋裡變得異常安靜。
只聽到銅釜裡煮著的茶湯咕嘟咕嘟的翻著水花聲,從釜底往上躥個不停。
蕭辰嚥了口唾沫,試圖把胸口裡的小心臟往下壓一壓。
突然這麼一句,誰能接的住呢!
蕭辰是覺得,陛下早就知道自己和嬛兒的關係,雖說暗地裡有所阻攔,但明面上並沒有直言啊!
畢竟感情的事,不衝一把誰知道結果呢。
“朕乏了,改日再議吧!”
皇帝並無任何異樣,語氣也很平常。
這是什麼意思?
難道是沒聽到?
“陛下......”
只見皇帝把身子一扭,側了過去,而後緩緩的拿起了一本《禮經》翻了起來。
俞三福見狀低身扯了下蕭辰的袖子,示意他移步。
於是蕭辰低頭拱手。
“恭祝陛下萬安。”
“蕭辰告退。”
出了萬壽宮,由小寺人提燈引著,俞三福和蕭辰一前一後向前行著。
“中使,我說錯什麼了嗎?”
“我喜歡嬛兒,你也知道。以前是因為我沒有地位,現在我是子爵了,也能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