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臺兒莊戰役的打響(第1/2 頁)
在松井石根的嚴令下,被捕的嫌疑人被帶到日軍設立的臨時拘留所,那裡等待著他們的是殘酷的審訊和酷刑。
日軍審訊官對待嫌疑人毫不留情,他們使用各種殘忍的手段逼供,包括鞭打、電刑、水刑等,以期從嫌疑人口中獲取有關抗日力量的情報。
這種殘酷的鎮壓手段迅速在佔領區內傳開,引起了廣泛的恐慌和憤怒。
然而,松井石根對此卻毫不在意,他認為只有透過這種極端的手段,才能徹底摧毀中國軍隊的抵抗意志,確保日軍在佔領區的絕對控制。
只是他並未料到,這種殘酷的手段反而激起了更多人的反抗意志。
許多原本對日軍抱有幻想或保持中立的人,在看到日軍的暴行後,紛紛選擇加入抗日隊伍,與日軍進行殊死搏鬥。
與此同時,沐奕的特戰大隊也加大了對日軍的打擊力度。
他們利用日軍的殘酷鎮壓引發的民憤,積極發動群眾,組織起更多的抗日力量。
就這樣雙方之間的較量愈發激烈,形成了一種動態而複雜的鬥爭局面。
沐奕的特戰隊員們在敵後戰場上的英勇表現,逐漸成為了民間流傳的傳奇故事,激勵著更多的人站起來抵抗侵略者。
他們不僅在軍事上給予日軍沉重打擊,更重要的是,他們在精神層面樹立了一面不屈的旗幟。
面對沐奕特戰隊及各地抗日力量的持續騷擾和打擊,松井石根開始意識到,單靠武力鎮壓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他被迫調整策略,嘗試結合懷柔與高壓兩手策略,一方面繼續實施高壓統治,另一方面則試圖透過偽政府和宣傳機器來瓦解民眾的抵抗意志。
為此松井石根還特意吩咐漢奸們大力宣揚所謂的“共榮圈”理念,企圖從思想上征服佔領區的人民。
然而,這些努力在沐奕特戰隊和廣大民眾的頑強抵抗面前收效甚微。
隨著時間的推移,沐奕特戰隊的名聲越來越大,成為了日軍心中揮之不去的陰影。
當時間來到了1938年4月10日,沐奕透過新四軍拿到了中共最新出版的《新華日報》。
據《新華日報》稱1938年4月7日、8日報道臺兒莊一役殲敵萬餘人,日方資料為傷亡人。
這讓沐奕很想了解臺兒莊戰役的細節,隨即透過各個渠道瞭解到。
“3月上旬日軍第二軍司令官西尾壽造,透過華北方面軍向大本營申請“追剿眼前之敵,絕不是深入南進作戰, 為警備後方希望增加兵力”。
得到日本大本營批准後, 於3月8日向第十師團作了傳達。
1938年3月13日,第二軍正式命令第十師團消滅大運河以北之中國軍隊,第五師團以一部佔領臨沂後進入嶧縣附近配合第十師團作戰。
板垣、磯谷兩師團,是日軍精銳之師,此次進攻,來勢相當兇猛,大有一舉圍殲中國軍隊之勢。
日軍以五六萬兵力,在華北方面第二軍指揮下,分兩路向臺兒莊進發。
一路為板垣第5師團,沿膠濟路西進,進逼臨沂;一路為磯谷的第10師團,該師團沿津浦路南下,直取臺兒莊。
日軍第二軍按計劃實施的進攻,直接導致了滕縣及臨沂戰鬥,從而展開了魯南地區的臺兒莊戰役。
1938年3月21日,李宗仁電報蔣介石、何應欽、徐永昌,通報情況以及頒發作戰命令:
“臨城、嶧縣、韓莊間之敵約步兵三聯隊、騎兵一聯隊、炮兵一聯隊、坦克車五六十輛,
自14日以來在界河、滕縣、南沙河及臨棗各地與鄧集團(第22集團軍)及王軍作戰。現分部南進,已達韓莊及嶧縣附近,其主力似尚在臨城。
戰區以收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