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日常雜事(第2/2 頁)
,徐光亮仍然將自己的親戚們叫來,好好地熱鬧了一番。
由於別墅的增大,徐光亮的家政團隊再次增加了,主要是清掃衛生以及打理院落的。
溫鍋宴沒有什麼好說的,徐光亮送走親戚之後,徐父徐母以及老太太留了一段時間,徐光亮趁此機會主要跟父親談了談關於村莊改造完成後的後續發展,現在已經是十二月份了,按照徐光亮當初的設想以及後來專家的意見,現在兩個村莊的地已經按照規劃形成了集種植、養殖兩大類的產業。
其中種植類有主食種植區、蔬菜大棚區、果木種植區、畜牧養殖區、水產養殖區五個大種類,採取迴圈式可持續管理,打造面向未來的綠色食品產業園。
到了明年,將會產出大量的小麥、花生、玉米等等農作物,也有其他蔬菜類和藤蔓掛果類產出,畜牧區主要以長期散養為主,所以明年雞鴨可以有產出,豬、牛、羊等大型的畜牧類由於需要時間,所以沒有產出。
主食類除了留給村民的口糧外,會有大量的剩餘,需要公司找銷路。剩下的花生和玉米還好,本地就有一個全國性的花生油加工廠,再加上村民可以消耗一部分,玉米也可以作為各種畜牧的飼料原料。
但是產量極高的其他的蔬菜急需要銷路,還有例如西瓜以及甜瓜這樣的瓜果類產品。
這些東西是不能滯留的,一旦出現滯留可能會讓參股的村民產生動盪。
關於這一點,徐光亮早就有了自己的想法,也跟徐父說過,不過沒有深談,這次徐父過來,正好說一下。
徐光亮打算成立一個飲食集團,放到徐父徐母的名下,這個飲食集團主要是對接兩個村子產出的這些產品。
而且隨著民眾對於肉食類需求的增長,自助餐形式就挺不錯的,現在民眾換不算太富裕,自助餐能夠滿足他們的消費要求。
而且徐光亮並不想小打小鬧的來,而是準備大規模的展開,每個城市每個區都要有自助餐或者是其他的餐廳,飯館。
當然,一開始也不可能太大,也要確定兩個村莊的產出規模才行。
所以,徐光亮先讓人將公司弄好,取名徐氏餐飲公司,然後徐光亮自己的四海投資公司進行投資,佔股15,父母各佔375,根據估算,大約開設了十家店,分為兩個城市,一個是靠近梨陽的清港,一個是泉城。
徐氏總部設在梨陽,等徐光亮建立好公司成立後,徐父就回去招聘人員,選地開設餐廳。
送走家人回家之後,徐光亮則在年前在期貨市場中進行了衝刺,等到年假的時候,公司賬面上已經有了近三百億美金的資產。
徐光亮不想靠到過年的時候放假,所以乾脆小年前一天就放了,並且給了足夠多的獎金,讓他們過個肥年。
徐光亮也在09年一月18號,也就是小年的時候回到了老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