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版權佈局(第2/2 頁)
感,但唱片公司的態度並沒多重視。
最近透過盛大的投資案,嘉盛著實露了一把臉,加上之前業務方面的積累,大家總算不再把嘉盛當做盛大背後的一個“小弟”,而是一個擁有很強實力並且有前景的網際網路公司。
並且真金白銀拿到的幾億美金也讓帶來了“財大氣粗”的印象,唱片公司知道你兜裡有錢的時候態度總是更好的。
“嗯……不僅要和幾家大的版權公司談,咱們還得自己種田,成為版權的提供方,不能僅僅作為渠道方。”
陸道升邊點頭邊點評道。
別以為作為版權方的大小公司都是孱弱的羔羊在網際網路技術浪潮的衝擊下艱難求生瑟瑟發抖,很有必要未雨綢繆提前防一手。
前世過了幾年苦日子後,隨著監管趨嚴正版化趨勢無可逆轉,各大音樂平臺掀起了一輪又一輪的版權大戰,為了獨家音樂版權打得烽煙四起頭破血流,最後監管部門不得不多次出手干預降溫。
而版權方的公司們則是在音樂平臺的廝殺過程中成為了最終的受益者,手裡版權的價錢一天一個樣,說躺著賺錢都嫌不夠。
前世2011年,百度和全球三大唱片公司簽署版權合作時,加起來掏了3000萬。
2015年,蝦米音樂購買臺灣華研唱片這一家區域性唱片公司的獨家版權時,出價就高達2000千萬。
到了2018年和蝦米的合同到期,網易參與競價,同樣是這家公司的版權授權,原本2000萬的版權費被炒到了5億元,3年25倍,這資本收益率簡直駭人聽聞。
據統計,各大音樂平臺的版權成本,自2013年到2019年,總體飆升了50多倍。
隨著音樂平臺之間的版權大戰白熱化,加上國內版權結構較國外更為分散,一度還會出現大量專門薅音樂平臺公司羊毛的版權公司。
在音樂平臺大戰烽煙四起戰局未定之時,各大音樂平臺為了爭奪版權擴充軍備,給出了保底加分成的支付模式來進行版權購買。
由於有保底的存在,一些版權公司開始以幾千到幾萬塊不等的價格四處收購音樂版權。
星散的音樂版權資源絕大多數都不是什麼“能火”的搶手資源,留在音樂創作者手中根本沒有變現的可能,絕大多數人在面對版權公司收購時也樂於出售。
也因此,這些四處出擊的版權公司能以低廉的成本快速擴充自身曲庫規模,然後轉手賣給“冤大頭”音樂平臺,一年拿到百萬授權費輕鬆,遠超成本投入。
最終這些不走大道的“薅羊毛”版權公司過上幾年好日子後也逐漸衰微,但陸道升可沒有縱容他們薅嘉盛羊毛的“善心”。
既然零散版權會造成較高的成本支出,而且基本上不會有什麼流量,除了堆高曲庫規模的數字看著好看點,那麼避免做冤大頭的同時,嘉盛也需要未雨綢繆,提前在版權供給端佈局,自己來做版權供給商。
一方面提前部署大量收購零散的版權,一方面自建造血能力,讓自身成為具備優質版權生產能力的上游。
實際上,前世反應過來的各大音樂平臺早晚都會進行自身造血的嘗試,只不過起步較晚,陸道升重生之前起色不算太大罷了。
想到造血,陸道升又問了一句:“曉雯姐,你韓國那邊jyp的事情推進的怎麼樣了?”
……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