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1/4 頁)
看來可以好好地和劉梅說說這個故事了。
據史載綜合表明,楊再興個人生平記載甚為簡單。僅有記載其為長河地區(寶慶府)崀山鎮人,瑤族。乃是老令公楊繼業之後裔,祖上立有赫赫戰功。宋崇寧三年(即一一○四年)生於城步,年幼喪父,隨母李氏來新寧崀山盆溪外婆家居住。自幼習武,弓法神奇。紹興元年,綠林曹成自北方入湘,楊被擄入曹,曹見其身軀奇偉,武藝超人,即委為頭領,把守莫邪關。其它最為精彩和慘烈的記載為前文提到的“岳飛大戰楊再興”,另外一個是一千多年前的“小商橋戰役”。
從歷史看來,楊再興的一生與岳飛緊密地關聯在一起。北宋末期,朝廷腐敗,對外則實行屈辱退讓政策,以致金兵大舉進犯,竟直攻陷首都開封(汴梁),擄走徽、欽二帝。“靖康之恥”,刀子一般刻入了當時中國人也就是漢人的記憶。
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也險些身陷異邦。但他不甘滅亡,巧妙地掙脫了金邦四太子完顏宗弼(即兀朮)的嚴密監視,鋌而走險,策馬南逃。終於僥倖隻身回到了中原,並於當年(公元一一二七年)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登基稱帝,恢復了宋室王朝,改年號為“建炎”,掀開了南宋歷史的第一頁。
此時,趙構再度啟用已被貶絀的忠臣良將岳飛,由他掛帥,抵禦金兀朮大軍。並加封岳飛為“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命他立即率眾出征。
出征至山東途中,岳飛接到聖旨,皇帝要求“攮外必先安內”,岳飛抗金之前需要奔赴九龍山剿滅被腐朽皇朝誣衊為叛將的楊再興將軍。此時的楊再興,因為祖上赫赫戰功,引起奸臣嫉妒,楊家屢遭奸佞陷害,結局相當悲慘。但楊再興秉承家訓,素懷報國大志,只因目睹朝廷腐敗,奸佞當道,他才反了朝廷。他盤踞九龍山畔,尋求報國之門,等候報國之機。
岳飛深知此點,沉思良久,終於想出一個兩全其美的主意:與其依照聖旨消滅楊再興,莫若規勸他以大局為重,與我攜起手來,一同抗擊金邦。
於是,岳飛首先派出自己的愛將牛皋,快馬加鞭,先行奉勸楊再興能夠以國家安危、民族尊嚴為重,共同抗金。自己則帶領大軍,隨後開拔挺進九龍山。
而與此同時,金兀朮的軍師哈迷蚩乃足智多謀之人,他建議金兀朮利用楊再興和宋皇朝的矛盾,利而誘之,勸其歸順大金,阻止岳飛抗金。於是,金兀朮也派遣哈迷蚩快速奔往九龍山,力勸楊再興加盟金邦,共圖大事。
一邊是國家大義,另外一面是民族興亡。楊再興沒有絲毫猶豫,他斷然拒絕哈迷蚩的勸順,擲地有聲地說:“想我楊家乃世代忠良,再興雖然不事宋室昏君,但卻視金邦為大敵。堂堂男兒,豈有就範兀朮之觀!”說罷,命令部下,將哈迷蚩轟出九龍山。
但是楊再興雖然對岳飛的人品瞭如指掌,心存敬意,但對宋室朝廷對楊家的迫害,卻一直耿耿於懷,難以回心轉意。然而,大敵當前,做為一名血性男兒,他又不肯目睹骨肉同胞慘遭異邦蹂躪,極想率部出擊,將氣焰囂張的金兵打它個落花流水。此時此刻,楊再興內心充滿矛盾,真是處於進退維谷的境地之中。
()好看的txt電子書
因此,楊再興沒有立即接受牛皋的規勸,而是嚴辭拒絕歸順朝廷。牛皋見勸說不成,便發了火:“我看你這是敬酒不吃吃罰酒。你若執意不降,別怪我們岳家軍不客氣!”
楊再興也是血氣方剛之人,哪裡容得這種威脅之詞,一陣朗聲大笑之後斬釘截鐵地說:“再興雖然不屑效忠昏君,但對中原父老懷有深情。叫我協力抗金卻也不難,必先與你家元帥一決高下!”
牛皋轉告岳飛楊再興挑戰事宜。岳飛也很爽快答應。於是,歷史上“岳飛大戰楊再興”的精彩傳奇出現了。
九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