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2/5 頁)
,沒有招式,第二層是開始習劍的時候,有了固定的招式,第三層是習劍到了一定的高度後,再次變為無招。
說白了就是從簡到繁,在從繁變簡的過程。
無論是張曉還是獨孤策都僅僅停留在劍術的第二個層次,出手漸漸有了自己的章法。
張曉的劍術就是名副其實的“刺客之劍”,講究一擊必殺,有去無回。而獨孤策的劍法則是非常詭異,似乎招招式式都講究同歸於盡,不死不歸。
這就是所謂的套路,若是張曉的劍能夠“有去有回”,自然就進入了第三個層次。
可是獨孤鳳既不是第二個境界,也不是第三個層次,而是超脫了劍術的境界,領悟了“劍道”的高手。
張曉能夠感覺到此時的獨孤鳳看上去是一個嬌滴滴的小姑娘,實則就是一把深藏劍鞘之中的絕世寶劍。
如果張曉沒有猜錯的話,獨孤鳳劍道和天下第一用刀高手宋缺的刀道“舍刀之外,別無他物”一樣,走的是一條天劍之路。
舍劍之外,別無他物,以求達到“人劍合一”的境界。
張曉感覺得出,此時的獨孤鳳的劍雖然沒有出鞘,但是她自己就是一把“絕世寶劍”,一把寒氣逼人的絕世寶劍。
看到獨孤鳳,張曉知道自己真正的最大短板是什麼。
那就是沒有一顆武道之心。
或者說,張曉的武功沒有領悟屬於自己的心法。
沒有心法,就代表張曉無法再戰鬥中摒除自己的雜念,喜,怒,哀,樂這些情緒都會印象張曉的實力,使得張曉的實力波動極大。
波動極大,無論是實力忽然變高,還是忽然變低,那都不是好事。
實力變低了,那自然不用說。
哪怕實力變高了,可是身體卻還沒有適應這種猛然拔高的實力,無法發揮出這股力量,那麼依然是變低了。
不再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張曉知道,自己必須出劍,否則自己必然會留下永生難忘的陰影,永遠活在獨孤鳳的影子下面。
那樣的話,還不如死了的話。
張曉這一次沒有用“劍鞘”,因為張曉明白自己之所以擅長使用劍鞘,不是因為劍鞘比劍的威力要強,僅僅是因為自己的心理障礙罷了。
除非自己達到“重劍無鋒,大巧不工”的境界,否則劍鞘絕對不會比劍更強。
張曉必須保證自己的實力達到最強悍的狀態,才能夠全力的使出“一劍”。
張曉不求自己能夠擊敗獨孤鳳,甚至不求自己能夠逃跑,張曉現在的目的僅僅是揮出一劍。
不知不覺之中,張曉的心境符合了一個人的心境。
張曉忽然感覺得到,無論是“刺血”還是“幻影”乃至於“彗星襲月”,自己使出來之後的威力和平常相比那是十層不足三層。
但是張曉有一種預感,自己若是使出這一招劍法,那麼絕對能夠發揮出十層的威力。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這是影子劍法的最後一式,在絕境下才能發揮其真正威力的一式。
這招劍式的名字就叫做“易水寒”,那是荊軻刺殺秦始皇時使出的那一招。
張曉拔出了手中的劍,然後猛然向著獨孤鳳擲去。
張曉這一劍揮出之後,體內的“補天真氣”頓時告罄。
“易水寒”這一劍本就是孤注一擲,講究的就是你死我活,自然不可能有絲毫留手。
連兵器都扔了,怎麼可能還有還手之力。
張曉感覺得到,自己這一劍可以說是完美,若是再讓張曉揮出這樣一劍,那是萬萬辦不到的。
使出這一劍的時候,獨孤鳳對於自己的壓力徹底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