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第1/2 頁)
納粹德國把被佔領國家和地區劃分為以下幾種不同的行政管理模式,最終的目的是把所有的佔領區完全轉變為德國領土不可分割的有機組成部分:
(1 )合併區。
被納粹佔領的國家,同德國在政治上和組織上關係最為密切的是所謂的&ldo;合併區&rdo;。合併區或者以德國新增的行政區形式出現,或是以德國原來已存在的州、行政區或省的增添部分的形式出現,由第三帝國直接統治。在東方,這類合併區包括:1 .原屬波蘭的但澤‐西普魯士行政區(包括但澤、馬林威德爾和布羅姆堡專區)和瓦爾特蘭行政區(包括伊諾、弗羅茨瓦夫、波森和卡利什專區);2 .併入西里西亞省的波蘭卡託維茲專區;3 .併入東普魯士省的波蘭澤希瑙專區;4 .併入東普魯士省貢賓南專區的波蘭蘇道恩專區;5 .併入東普魯士省阿倫施泰因專區的波蘭佐爾道地區;6 .原奧地利共和國;7 .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地區;8 ,立陶宛的默麥爾地區。
在西方,這類合併區有1939年以前比利時所屬的聖維特市。歐本市和馬爾梅迪市,它們被併入萊因省的亞琛專區。
(2 )民政長官管轄區。
在東南歐,這類地區有過去屬於南斯拉夫斯洛維尼亞北部的下斯蒂裡亞地區和上卡爾尼奧拉、米埃斯塔爾和西蘭香地區。根據希特勒1941年4 月12日頒發的:&ldo;分裂南斯拉夫的緊急指示&rdo;,納粹德國決定將上述地區分別劃歸第三帝國的施蒂裡亞馬爾克行政區和克恩膝行政區。
在西方,這類地區有:1 .法國的摩澤爾省(即洛林)和上、下萊因省(即阿爾薩斯),前者併入薩爾‐法爾茨行政區,成為新的威斯特馬爾克行政區;後二者併入巴登行政區,成為新的巴登一阿爾薩斯行政區。
2 .盧森堡。整個國家於1941年2 月劃歸科布倫次‐特里爾行政區,成為新的摩澤爾行政區。
雖然納粹分子始終沒有公開透過法律宣佈將上述地區最終並人德國,但事實清楚地表明,他們完全有意把這些地區最終吞併。例如,阿爾薩斯的行政長官華格納公開宣稱,他的任務&ldo;主要是政治方面的,……是一項將阿爾薩斯收回大德意志帝國的任務。&rdo;希特勒本人曾要求華格納在10年內使洛林和阿爾薩斯完全德意志化。為了使洛林、阿爾薩斯和盧森堡的行政管理制度同第三帝國的行政管理制度完全一致,這三個地區的立法須由各地的行政長官與德國的有關政府部門共同提出。在此三個地區,義務兵役制於 1942 年 8月開始實行;接著第三帝國的內政部長頒布法令,把德國公民的身份授予參加德國武裝部隊或武裝黨衛軍的當地居民,或是在其他方面表明自己不愧為德國人的當地居民。在這三個地方,納粹德國還採取了各種步驟使當地的地名以至姓氏德意志化;同時還強迫當地居民講德語以代替本民族語言或是法語。在這些地方的海關、郵電及鐵道部門,則完全成為第三帝國各個部門的有機組成部分。
1941年8 月,前波蘭公國‐‐比亞威斯托克省,也被納粹當局劃人民政長官管轄區的系列。東普魯士行政長官科赫奉命出任該地區的行政長官,而該地區改隸屬於東普魯士行政區。納粹官方堅持,比亞威斯托克也屬於最後應併入第三帝國的地區之(3 )附屬區。
這一類地區的行政機構也幾乎完全是德國型別。這類地區包括波蘭的殘餘地區組成的總督轄區、德國專員管轄的烏克蘭與奧斯特蘭的白俄羅斯地區。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雖然在法律上還有本國的&ldo;自治&rdo;政府,上面卻還有一個德國監護機構,故可以被認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