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頁)
成就和他人認可的完美主義衝動是一種自己打擊自己的不現實行為,你的看法是正確的。不過在艾裡克看來,這種衝動則是既真實又合理的。如果你現在處於抑鬱狀態,或者你曾經處於抑鬱狀態,你會發覺對於這種讓你看輕自己的想法,你很難認清它的非邏輯性。事實上,或許你也會堅信自己是非常差的,是沒有價值的。任何與這種想法相悖的看法聽起來都似乎是愚蠢的和不誠實的。
不幸的是,在你處於抑鬱狀態時,或許不只你一個人相信你是有不足之處的。許多時候,你非常頑固地堅持你的不合時宜的信念,認為你是有缺陷的,你是不好的,以致於你的朋友、家人,乃至於你的治療醫師也都開始接受你的這種觀念。多年以來,精神病醫師一直對抑鬱病人的消極自我評價體系“照單全收”,根本沒有檢驗病人對於他們自己的描述是否真實可靠。這一點有抑鬱病的熱心觀察者西格蒙·弗洛伊德的《悲痛與抑鬱》一書為證。該書是正統地利用心理分析方法治療抑鬱症的奠基之作。在這部經典著作裡,弗洛伊德說,如果病人說自己沒有價值,缺乏成就,或者是道德低下,他肯定是對的。因此,如果治療醫師不同意病人的看法,他將會一無所獲。弗洛伊德相信,治療醫師應該同意病人的看法,即相信病人事實上是了無生趣的、不可愛的、卑鄙的、自我中心的、不誠實的。在弗洛伊德看來,這些品質描述了人的真實自我,而治病的過程只不過是為了讓真相更加明顯而已:
病人向我們表述說他的自我是沒有價值的,缺乏成就的,並且是道德低下的;他責備自己,輕視自己,希望人們能夠驅逐他並且懲罰他……從科學的角度或治療學的角度反對病人這樣去指控自我同樣不得其果。在某種意義(強調我的這一點)上他肯定是對的,他肯定會描述一些似是而非的東西。的確,我們應該馬上毫無保留地肯定他的一些陳述。如其所述,他確實了無生趣,缺乏愛和做事的能力……對於我們來說,他同時還印證了對自己的某些其他的責備;因為他比我們其他沒有患抑鬱症的人眼光要更敏銳。當他極力批評自己,把自己描述成一個可憐的、自我中心的、不誠實的、缺乏獨立性的人時,他惟一的目的就是希望掩飾自己天性上的弱點,而事實上我們知道,他這時其實已經足以能夠理解自己。不過我們感到奇怪的是,一個足以認識這種真相的人為什麼會生病。
——西格蒙·弗洛伊德:《悲痛與抑鬱》
對於治療來說,治療師如何把握你的不足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對於病人來說你的無價值感是一個關鍵。問題還相當有哲學味——人天生就是有缺陷的嗎?抑鬱病人事實上面對的是有關他們自己的終極真理嗎?最後,什麼才是自尊的真正源泉?在我看來,這些才是你所面臨的重要問題。
第4章 從建立自尊開始(2)
首先,你的價值不能等同於你所做的事情。成就會使你得到滿足,但卻並不是你的幸福所在。基於成績的自我價值是一種“虛假的自尊”,而不是真實的東西!我有許多病人,他們非常成功,但是並不抑鬱,他們都同意這一點。有效的自我價值感同樣也不基於你的相貌、天賦、名聲和財富。瑪麗蓮·夢露、馬克·羅斯科、弗雷迪·普林斯,他們和許多其他有名的自殺者一起都在證明著這一嚴酷的真理。同樣,愛情、贊同、友誼、拉近人際關係的能力等也都不能證明你的內在價值。許多抑鬱病人事實上並不缺少愛,但是沒用,因為他們的自愛和自尊全都喪失了。歸根結底,只有你的自我價值感才能決定你的真實感受。
“那麼,”你或許會有些惱怒地問,“我如何能獲得一些自我價值感?事實上,我覺得自己欠缺很多,我相信自己確實不如別人。我相信我沒法做什麼事情來改變我的這種非常糟糕感受,因為我就是這個樣子。”
認知治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