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以毒攻毒,秦王是個狠人啊(第1/4 頁)
那麼,趙光美在淮南到底是在幹什麼呢?
其實他也是沒有懵逼的,事情的發展,雖然在大方向上確實是還在他的掌握之中,但事情的進度,這樣的狂飆突進,著實是連他都被嚇了一跳。
他原本真沒打算搞這麼激進的,他的目的在開始的時候真挺單純的,真的就只是要收購那些受災之後的便宜土地,然後開設工廠,以工代賑而已。
他想的是儘可能多的購買淮南這邊的土地,然後正好趕緊種一茬油菜。
北宋的氣溫比後世還是要稍稍高一點點的,淮河流域的氣溫跟後來的長江流域差不多,這個時候種油菜,正好可以一年三熟,也即是油菜一茬,豆子一茬,最後水稻一茬。
主糧依舊還是以水稻為主,油菜和豆子則可以當做百姓們的副業,由商行在這邊大規模的開展榨油的業務。
最近這段時間商行的鐵鍋也算賣出去不少,植物油的需求量在未來幾年之內那是必然要直線上升的,這玩意成本和投入都不算低,而且也有一定的技術門檻,至少遠高於此前的肥皂之流,在趙光美看來,固然算不上是什麼重工業,但也絕不是太輕的輕工,起碼一般的鄉下土財主想要建造恐怕是不太容易。
關鍵是中原地區普遍一年一熟,總不可能讓老百姓不種麥子種油菜啊,所以這東西也就適合這些一年兩熟、三熟的地區種植,輪替,養地,而且交通還必須得便利。換言之目前整個大宋最適合種植油菜的地區就是淮南地區,甚至是隻有江南地區。
如果他的商行能大面積的壟斷淮南地區的油菜種植,那將來民間的那些工廠就算是想跟他競爭也做不到,至少他在十年之內都能牢牢掌握植物油的定價權。
家家戶戶都必須要用的必需品啊,一旦實現壟斷,其利潤必然是大的驚人的,商行從這一領域退出的時間自然也會晚得多。
而既然有驚人的暴利,自然也就有餘裕來“順便”幫助淮南地區的百姓,比如土地租金,他對糧食完全沒有興趣,如果給他當佃農的話,他完全可以只要油菜和大豆,水稻半點不要,甚至還可以以商行的名義免除這部分土地的農稅。
他其實心裡並不覺得這是在掠奪百姓土地,畢竟種地本來就是要繳稅的麼,再說商行又不是他的,商行的,不就是國家的?自己花錢買他們手裡的土地,不就是將土地收歸國有?
至於現在這個大災,不管是在宿州建設新城、新廠,還是疏通河道,進一步的改善交通,這不都得用工麼,將來建了榨油廠,這不也得用工麼,憑商行的底蘊,和淮南這地方交通的便利,再依託著這個這麼大的榨油廠,相關的上下游配套設施肯定不少,稍微整點招商引資,這淮南地區的經濟不就帶起來了?那些失去土地的災民,也至少能保證他們找得到工作,大機率,他們以後的生活會比以前還好呢。
這不比單純的賑災好多了麼,畢竟賑災肯定就會有貪汙,二十一世紀靠網際網路直播都解決不了的問題他回了北宋他也沒招,索性壓根不賑了,轉而嘗試這種商業行為,還特意從外地找來一堆富商讓他們加入自己的計劃。
這完全是撿便宜的商業行為,真正的三贏。
結果自然的,他就侵犯了那些淮南地區本土豪強的利益了。
一來,他們也早就盯上那些災民們的土地,趙光美要買,自然不行。
二來,本來這些豪強也不是靠田租吃飯的,豪強鄉紳靠吃田租生活,這話就像官員靠俸祿生活一樣不合理。
豪強強大和富有的來源在於對佃農,甚至貧農的控制力,在於他們掌握了定價權,土地裡種出來的東西怎麼賣,賣給誰,賣多少錢,貧農和佃農、長工買生活必需品需要多少錢,怎麼買,這些東西都是他們說了算,這還不算官府下派的稅賦徭役,往往也都是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