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頁(第2/3 頁)
上的黃長老墓地裡,更是變成了夷川縣一處難得的人文景觀。那崇霄、月明、風清三塔,均為七級白塔。呈三角形狀排列,相向而視。精心護衛著長眠於此的黃長老。黃長老墓地周圍,經過能工巧匠們精心雕琢的石獅石虎,石人石馬,錯落有致的安放於此,看上去栩栩如生。在崇霄、月明、風清三塔的塔基旁,高低不一,大小不等的眾多碑林上,鐫刻著唐詩宋詞,古今銘文,佛教經典,二十四孝,古今增廣。三座寶塔的高聳塔尖,鶴立雞群般的,挺立在那蒼松翠柏之上,向遠近的人們昭示著:你們都應該來這裡看看,這裡,或許有一片,你不知道的天地。你來到這裡領略一番之後,極有可能翻然悔悟。由此,便有了越來越多的遠近客人,帶著香蠟紙燭,慕名而至。先自到黃長老墓前,點上那香蠟紙燭,跪拜祈禱一番。之後便去欣賞那些碑林。幾個時辰下來,走出那遮天蔽日的蒼松翠柏,又看到了元盤山上,那氣宇軒昂的天子殿,覺得不上去看看,是否又枉於此行。於是不顧勞頓,順著那蜿蜒石梯,爬上天子殿去。另一番景色,又將那些遊人,吸引得流連忘返,樂不思蜀了。這也是天子殿再次復興,香火鼎盛的黃金時期。大清朝初葉的太平盛世景象,在這山高皇帝遠的偏遠山寨,也由此顯現出來。
天子殿的這一切變化,它一沒有依靠當時的朝廷幫助,二沒有向民間百姓派資派款。完全是由百羊鎮的大東家符老太爺,一人出錢來完成的。
符家大院的符老太爺,三年前因兒子被管家江印廷害死後,萬念俱灰。後來,天子殿的小和尚志遠,因去高山採藥,不幸夭亡。到地獄報導之後,苦求曾經是自己師父的地獄鐵筆判官黃未雄,要放自己迴轉陽世。黃未雄本來在陽世就還有事情未了。結果,黃未雄便將義子志遠小和尚,與符老太爺之子符大紳兩個人,合二為一,轉回陽世。復活後的志遠小和尚,雖然還是自己的心和腦,但軀殼卻是符大紳的。他帶著師父未了之事回來,只向天子殿新任長老乘法師,道明瞭實情。之後,志遠小和尚去到符家大院裡,幫助符老太爺復仇雪恨。嚇死了偷人養漢的高月桂。趕殺了謀財害命,霸產奪妻的大院管家江印廷。收拾了欺主負恩,貪佔便宜的下人祁少楠。當時的符老太爺,只以為是自己的兒子符大紳,大難不死回來了。直到志遠小和尚向符老太爺,說明前因後果後,符老太爺才相信,志遠小和尚的確不是自己的兒子。但符老太爺,卻十分固執的要認志遠小和尚,做自己的兒子。志遠小和尚百感交集,當著天子殿乘長老和為符家留下根苗的杜孝蓉之面,跪認了符老太爺為義父。當志遠小和尚要回天子殿時,符老太爺就將整個大院和所有地產,悉數交給了為符家留下根苗的杜孝蓉。自己則帶著無數銀兩,隨著志遠小和尚一道,入住到天子殿。三年來,符老太爺只回去過,離天子殿不足五里遠的符家大院三次。第一次是髮妻的三十年祭日,第二次是兒子的週年忌日,第三次是孫子的五歲生日。每次回符家大院,都是要志遠小和尚相陪伴著的。只因為符老太爺,始終以為志遠小和尚,就是自己的兒子,便與他形影不離了。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