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珊瑚(第1/4 頁)
1984年初夏,鬼吹燈世界。
華夏南海,珊瑚螺旋海域,珊瑚廟島。
懸崖下漁村口的一顆椰樹下,李長清穿著一身短袖寬褥,頭戴蓑笠,敞胸露懷地蹲在土階上,拎著一杆鏽跡斑駁的銅殼煙槍,跟面前的老頭有一搭沒一搭地攀著話。
正午熾烈的陽光灑下,暖風浪滾滾,雖然靠著大海,熱度卻絲毫不減,烤得人渾身難受,整個都剛從蒸爐裡撈出來似的。
面前的老海狼卻對毒辣的太陽熟視無睹,正一邊咂巴著嘴巴,一邊滔滔不絕地吹噓著他早年在大洋上劈風破浪的傳奇經歷:
“後生仔,你是不知啊!當年阿公我年輕的時候,那可是很‘丫霸’的啦,只要是在南洋海上混的,還沒有一個不知道我‘蛋王’閔錫的名頭啦!”
老頭說普通話的口音很古怪,不僅有粵語、閩南語的腔調,還會不時吐出幾句李長清以前從沒聽過的奇特方言。
這老頭叫閔錫,但卻不是本名,是他自己取的,真正的名字早就忘了。
據他自己說,從他十三四歲開始,已經在這珊瑚螺旋做了幾十年的“蛋民”,經歷了無數大風大浪,挖過見過的寶珠巨蚌無數,因此得了個“蛋王”的響亮名頭。
這所謂“蛋民”,古時也叫“蛋人”,就是指專門下海採珠的採珠人,其實和倒斗的其實差不多,都是七十二行中的手藝人。
不過按照採珠人的規矩,在海上可千萬不能提“倒”這一類的字眼,也絕不直接稱明珠為“珠”,而是以“蛋”呼之。
這是因為代代相傳,那些因為採珠或海難死在海里的幽靈,也都被月光明珠的精氣吸引,一聽活人提到“珠”字,就會在海底索人性命。
曾有人戲言,這世上最多的就是規矩,由於可見一斑。
這閩錫老頭雖自稱“蛋王”,顧名思義,便是自詡採珠界的王者,但李長清看他落魄的樣子,其話中有幾分真實,那就見仁見智了。
道人之前住在京城胡家小院裡的時候,曾翻看過不少胡老頭藏的古書,其中就有一本《南珠誌異》,講的便是南洋蛋民的傳說故事,讓他記憶猶新。
古時蛋人採蛋的辦法十分原始,通常就是用長繩拴在腰上繫住,然後攜帶裝滿石塊的竹籃和換氣用的豬尿泡沉入海里,設法引誘老蚌開啟蚌殼,探進身子或是胳膊去採珠。
若有小蚌就拾到籃內,搖動長繩,船上的人就提拉繩索,用竹籃打出。
寥寥幾句,說著容易,真做起來,卻難上加難,其中兇險遠非常人看客可以想象。
有時候蛋人採蛋手藝差了,或是運氣不好,被巨蚌夾死,以及不幸遇到惡魚之輩數不勝數,大多繩子一斷就永遠下落不明,只有一線血水浮上海面,連屍骨都收不回來。
凡採蛋之輩,十有八九都會落得這種葬身海底的悲慘下場,若僥倖不死取回明珠,則一夜暴富,但世人貪心不足,取了一枚就想取第二枚,可再去採蛋往往就未必能有上次的好運氣了。
歷朝歷代葬身海底的蛋民屍骨,磊將起來,比藏地的珠穆朗瑪也差不了幾公分了。
老頭閩錫亂吹一通,侃得口沫橫飛、汗流浹背,回頭一看,李長清卻在嘬著煙槍發呆,頓時氣急,感覺自己受到了侮辱,用雞爪般枯手狠狠敲了一下土臺,紅著臉嚷道:
“後生仔!你有沒有在聽啦!”
“阿公我跟你講這麼多,事看你這後生是個懂行的,別個想問阿公我理都不理咧!”
李長清深吸一口,吐出一個大煙圈,也不惱,而是笑呵呵地道:
“哪裡,我是聽阿公您說得太精彩,一時入了迷,您都一把年紀了,別跟我這小輩過不去。”
為了避免麻煩,他提前用“胎化易形”給自己變